来源:河南映象网

编者按: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映象网记者来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听他们的抗美援朝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网记者 杨增强 实习生 陈蒙乐 马向珂

人物名片

桂建和,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今年87岁,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65军195师583团3营迫击炮连任话务员,在战场上因作战勇敢被予以表扬。1957年2月退伍后,积极参加家乡建设。

响应号召 跨江入朝

走进桂建和的家,大门上“光荣之家”的牌匾熠熠生辉。今年87岁的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说起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桂建和的言语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战士的英勇之气。

“1951年正月底,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18岁,还是一名懵懂的新兵,3月份就跟随大部队坐车到了沈阳安东(今沈阳丹东)。”桂建和老人说。

那是一天下午,部队接到命令从沈阳安东步行过鸭绿江向朝鲜进发。一路上,敌人的飞机不断在空中盘旋,白天要在半山腰躲避敌机轰炸,日头落下去开始夜行军,晚上也有轰炸机。过了朝鲜清川江的时候,敌人的轰炸机5分钟一趟,晚上还扔照明弹、串弹,一扔就是二三十个,轰炸完目标它就飞走。前沿部队大概走了45个日夜,才到离朝鲜板门店只有5里路的堆五山阵营。

炮火中行进的通信兵:心里就没有感到怕

“我当时是通信兵,部队的番号和代号是 0975,正式是65军195师583团3营迫击炮连,迫击炮和重机枪不能靠近前沿,在战场上属于前沿一线的二线。”桂建和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上级的命令,并将口令往排、班送信传达。那时候没有报话机,传信息、命令全靠嘴说,靠两条腿跑,在战壕里,传信息不能跑,只能走着。

“信一来,哪怕下炮弹、下刀子,你也得去,下雪了踩着雪走,有时候雪能到大腿的位置。”桂建和说,当时心里就没有感到怕,不知道怕是啥,只想着,怎样把信息传达好、传达到,让中国志愿军打胜仗。

通信过程中还有许多口令、暗语,不停地变换,主要是怕信息泄露。而且传达信息务必准确,不敢有丝毫闪失。

意志坚定 吃的跟不上照样能打胜仗

当时仗打得非常激烈、昼夜不停,迫击炮在一线的后方,连伤亡还不算太重。周围环境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美国部队是机械化,飞机、大炮、坦克等装备都很先进,步兵也都是骑着摩托车,骑到阵地再开始打。中国志愿军都是两条腿步行,拿的都是步枪、手枪、冲锋枪、手榴弹、重机枪、迫击炮,没有飞机、没有坦克,就这,四场战役打下来,美国兵也受不住。

桂建和说,作战环境恶劣、装备落后,吃的也跟不上,但中国志愿军的意志却非常坚定,战友都会说:“吃的跟不上照样能打胜仗”。桂建和记得刚到前线时吃的是高粱米,没有高粱米就吃炒面,一天一个人半碗,营养跟不上,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夜盲症,后期才有高粱米、大米、白面。到1952年下半年,生活好一点。国家运来了大豆、花生、鱼肉罐头、牛肉罐头、猪肉罐头,吃的好了,大家打仗越打越有劲儿。

后来,桂建和所在的迫击炮连的阵地转移到朝鲜西海岸的三大里,离前沿阵地2里路。1952年大年三十晚上,敌人发起反攻,战友们包的饺子都炸没了。第二天,因为通信兵熟悉路况,连长命令桂建和带领炊事班背着炮弹往前沿送炮弹。“路上需要注意敌人,敌人那炮弹不停地打,你只要注意炮弹离自己近不近,离得远就带着只管跑,那炮弹从俺俩人中间穿过去,没事只管往前赶,可以说,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怕死的人,发衣服的时候,衣服里边都写着自己的名字、地址,每个人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桂建和老人说。

就这样从1951年到1953年,从18岁到21岁,桂建和在朝鲜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惧生死完成着一个通信兵的使命,经历战火的洗礼,桂建和已经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可爱的志愿军战士。

停战后,桂建和随部队坐火车回到了祖国,他记得很清楚:连长一下火车就伸开双手,向战友们高喊:“我们终于到家了。”

如今,抗美援朝这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已经成为桂建和铭刻心底的红色记忆,这段红色的记忆他也时常自豪地讲给自己的儿女、孙辈听,激励他们努力奋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桂建和说:现在的生活特别好,他每月都能领到生活补助,夫妇俩生活幸福,他想通过记者的镜头祝福伟大的祖国永远富强伟大,祝愿祖国人民永远幸福。

文章关键词:抗美援朝 桂建和 炮火中 通信兵 口令 责编:林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