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映象網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蒙樂 馬向珂

人物名片

桂建和,1933年出生於河南省汝州市,今年87歲,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跟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65軍195師583團3營迫擊炮連任話務員,在戰場上因作戰勇敢被予以表揚。1957年2月退伍後,積極參加家鄉建設。

響應號召 跨江入朝

走進桂建和的家,大門上“光榮之家”的牌匾熠熠生輝。今年87歲的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說起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桂建和的言語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戰士的英勇之氣。

“1951年正月底,我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18歲,還是一名懵懂的新兵,3月份就跟隨大部隊坐車到了瀋陽安東(今瀋陽丹東)。”桂建和老人說。

那是一天下午,部隊接到命令從瀋陽安東步行過鴨綠江向朝鮮進發。一路上,敵人的飛機不斷在空中盤旋,白天要在半山腰躲避敵機轟炸,日頭落下去開始夜行軍,晚上也有轟炸機。過了朝鮮清川江的時候,敵人的轟炸機5分鐘一趟,晚上還扔照明彈、串彈,一扔就是二三十個,轟炸完目標它就飛走。前沿部隊大概走了45個日夜,纔到離朝鮮板門店只有5里路的堆五山陣營。

炮火中行進的通信兵:心裏就沒有感到怕

“我當時是通信兵,部隊的番號和代號是 0975,正式是65軍195師583團3營迫擊炮連,迫擊炮和重機槍不能靠近前沿,在戰場上屬於前沿一線的二線。”桂建和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受上級的命令,並將口令往排、班送信傳達。那時候沒有報話機,傳信息、命令全靠嘴說,靠兩條腿跑,在戰壕裏,傳信息不能跑,只能走着。

“信一來,哪怕下炮彈、下刀子,你也得去,下雪了踩着雪走,有時候雪能到大腿的位置。”桂建和說,當時心裏就沒有感到怕,不知道怕是啥,只想着,怎樣把信息傳達好、傳達到,讓中國志願軍打勝仗。

通信過程中還有許多口令、暗語,不停地變換,主要是怕信息泄露。而且傳達信息務必準確,不敢有絲毫閃失。

意志堅定 喫的跟不上照樣能打勝仗

當時仗打得非常激烈、晝夜不停,迫擊炮在一線的後方,連傷亡還不算太重。周圍環境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山,美國部隊是機械化,飛機、大炮、坦克等裝備都很先進,步兵也都是騎着摩托車,騎到陣地再開始打。中國志願軍都是兩條腿步行,拿的都是步槍、手槍、衝鋒槍、手榴彈、重機槍、迫擊炮,沒有飛機、沒有坦克,就這,四場戰役打下來,美國兵也受不住。

桂建和說,作戰環境惡劣、裝備落後,喫的也跟不上,但中國志願軍的意志卻非常堅定,戰友都會說:“喫的跟不上照樣能打勝仗”。桂建和記得剛到前線時喫的是高粱米,沒有高粱米就喫炒麪,一天一個人半碗,營養跟不上,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夜盲症,後期纔有高粱米、大米、白麪。到1952年下半年,生活好一點。國家運來了大豆、花生、魚肉罐頭、牛肉罐頭、豬肉罐頭,喫的好了,大家打仗越打越有勁兒。

後來,桂建和所在的迫擊炮連的陣地轉移到朝鮮西海岸的三大里,離前沿陣地2里路。1952年大年三十晚上,敵人發起反攻,戰友們包的餃子都炸沒了。第二天,因爲通信兵熟悉路況,連長命令桂建和帶領炊事班揹着炮彈往前沿送炮彈。“路上需要注意敵人,敵人那炮彈不停地打,你只要注意炮彈離自己近不近,離得遠就帶着只管跑,那炮彈從俺倆人中間穿過去,沒事只管往前趕,可以說,在朝鮮戰場上,沒有怕死的人,發衣服的時候,衣服裏邊都寫着自己的名字、地址,每個人隨時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桂建和老人說。

就這樣從1951年到1953年,從18歲到21歲,桂建和在朝鮮戰場上穿越槍林彈雨、不懼生死完成着一個通信兵的使命,經歷戰火的洗禮,桂建和已經從一名新兵成長爲可愛的志願軍戰士。

停戰後,桂建和隨部隊坐火車回到了祖國,他記得很清楚:連長一下火車就伸開雙手,向戰友們高喊:“我們終於到家了。”

如今,抗美援朝這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已經成爲桂建和銘刻心底的紅色記憶,這段紅色的記憶他也時常自豪地講給自己的兒女、孫輩聽,激勵他們努力奮鬥,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桂建和說:現在的生活特別好,他每月都能領到生活補助,夫婦倆生活幸福,他想通過記者的鏡頭祝福偉大的祖國永遠富強偉大,祝願祖國人民永遠幸福。

文章關鍵詞:抗美援朝 桂建和 炮火中 通信兵 口令 責編:林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