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軍事能力對歷史上的皇帝進行排名,李世民當之無愧是第一。如果按名將進行排名,李世民也名列前茅。有人對初唐名將做了一個排名,大多數人認爲,李世民是李淵朝第一名將。李世民的軍事能力如何突出?我們從他的幾次實戰中可以看出來。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李世民親自領兵獨立作戰的第一場勝仗——淺水原之戰。

淺水原之戰發生在李唐和隴西的薛仁杲之間。隴西軍的前身和李唐一樣,也是出自北朝,有着強悍的戰鬥力。之前,李世民和薛家打了兩仗,第一次小勝,第二次失敗,這樣一正一負,也算是平手。這一次,李世民前兩次的吸取教訓,採取了以守爲主的策略。因此,不管敵人如何叫陣,他只是閉門不出,還下了一道命令:敢言戰者斬。

這時候的李世民剛剛20歲,按說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但他會隱忍,對敵人的叫陣充耳不聞。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唐軍剛剛戰敗,士氣比較低落,而對方剛打了勝仗,既有驕傲之心,又有輕敵之心,現在要做的,是讓時間平復我方士氣,爭取一戰而勝。

李世民與薛家軍整整相持了60多天。消耗戰拼的是綜合實力,薛仁杲沒了糧食,他的幾個部將帶着人馬投奔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機會來了。他讓行軍總管梁實到淺水原紮營誘敵。

薛家軍的主帥羅很高興,立刻帶上自己的精銳部隊出擊。可梁實在營寨裏還是不出戰。羅急了,他的營地沒有水,只有速戰速決纔是唯一的活路。爲了打勝仗,羅下了死命令:全力進攻。

看到羅的焦躁,李世民知道,是時候出兵了。他讓龐玉陳兵淺水原,和羅交戰。

龐玉和羅對陣,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李世民帶着大軍出其不意從原北衝出來。

李世民身先士卒,帶着幾十個騎兵衝在前面,很快來到陣前。他們和龐玉里外夾擊,很快就讓羅潰不成軍。

打敗了羅,李世民又帶着2000騎兵乘勝追擊。這時候,軍隊出現了不同聲音。李世民的舅舅竇軌說,薛仁杲的視力不能小覷,不如先觀察觀察再決定是否繼續戰鬥。

李世民堅決反對。他表示,進攻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不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現在我方士氣正盛,大有破竹之勢,絕對不能失去這個好機會。

就這樣,李世民帶着2000先頭部隊進攻薛仁杲。還沒交戰,薛仁杲的幾名驍將就投奔了李世民。圍城的當天夜裏,很多守城的士兵投降。薛仁杲看到軍心散了,只好放棄抵抗,開城投降。

20歲的李世民一戰而勝,成功拿下了薛仁杲,解除了大唐在隴西的威脅。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來,李世民的成功除了靠武力,還靠腦子。他善於思考,根據戰場情況,作出準確判斷。這一點很重要,這是成功的關鍵。

除了會思考,李世民還經常親自偵察敵情。和王世充的戰爭很艱難,但李世民照樣親自帶偵察兵。他要掌握第一手材料,這樣才能做出決策。

一次,李世民帶着人完成偵察任務後,偵察兵回去了,他帶着一個貼身甲士登上一座小山坡。天氣很好,兩人在山坡上躺下,不一會兒居然都睡着了。他們沒有想到,就在他們睡覺的時候,王世充派人包圍了他們。

一隻老鼠跑到甲士的臉上,把他驚醒。甲士這才發現,他和李世民被包圍了!

甲士叫醒李世民。兩人翻身上馬,奮力衝出包圍圈。敵人緊追不捨,李世民抽出隨身攜帶的大羽箭,一箭射死了敵軍將領。敵人嚇壞了,也不敢再追。李世民有驚無險地回到自己的營地。

李世民打仗中的拼命二郎精神,也是他成爲名將的重要原因。

武德三年四月,和宋金剛的戰鬥中,宋金剛糧盡北逃,讓大將尋相殿後。李世民很快追上尋相併打敗了他,然後又乘勝追擊,一天一夜追了二百里,打了幾十仗。

高強度急行軍,年輕的李世民沒事,但他手下的人頂不住了。有人建議先安營紮寨,等步兵和糧食跟上來再追。李世民堅持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和機會。

在雀鼠谷,他們追上了宋金剛。一天之內,雙方打了8仗。到了晚上,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兩天沒喫飯,三天不解甲了。因爲騎兵追敵人跑得太快,軍糧跟不上,軍中只有一隻羊,李世民和將士們共同把羊分喫了。

第二天,李世民帶領騎兵繼續進軍。他們很快到達介休城下。雙方在介休又展開一場大戰。宋金剛徹底失敗,幷州收復,李世民又立戰功。

年輕時的李世民,就是一個拼命三郎形象,尤其是打起仗來,不顧一切地抓住機會,以求儘快取得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