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38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立国之战”的序幕。此后三年间,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帝侵略,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尽管两国在战前并没有签署同盟条约,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牺牲、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纸面意义上的盟友。时至今日,人们仍将中朝关系比作“鲜血凝成的友谊”。

然而,在火热的战斗情谊之下,也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分歧,尤其是在涉及各自利益与重大决策的问题上,双方都有不同的考量,甚至采取完全对立的主张。在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军队指挥权的问题。

01朴一禹的口信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致电金日成,中国方面已经决定出兵,尽快派人商讨志愿军入朝各项事宜。当日下午,朝鲜内务相朴一禹抵达沈阳,他催促志愿军尽快出兵,并商讨了后勤事宜。同时,朴一禹转达了金日成的口信,希望志愿军入朝之后,把指挥部设在平壤北部的德川,因为朝鲜人民军指挥部也在那里。

金日成很早就考虑到了军队的统一指挥权问题,可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朝鲜人民军暂时失利的情况下,志愿军只是过来帮忙顶一顶,指挥权自然归属朝鲜方面。当他得知中国派了数十万大军入朝作战时,才感到事情重大,可又不方便直接说由他统一指挥中朝军队,所以才让朴一禹转达口信,说把两军的指挥部设在一起。如果中朝两国军队都交给他指挥,那就再好不过了。

02彭德怀的考虑

作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则是另一番考虑。首先,斯大林在电报中明确表示,中国派出的志愿军,当然得由自己人统率。其次,彭德怀入朝作战后,目睹了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能力,对他们的指挥能力深表担忧,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军事指挥极其幼稚”。他要对几十万志愿军的生命负责,绝不能交给朝鲜方面“霍霍”,因此在彭老总看来,志愿军的指挥权绝对不能交给朝鲜方面。(下图:彭老总视察志愿军高地)

至于朝鲜军队的指挥问题,彭老总认为暂时不宜提出,一是不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二是人民军主力已被打散,新组建的兵团还在中国境内受训,无法参加军事行动。因此,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的第三天,彭老总与金日成第一次会面,没有提及指挥权的问题。

03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

在第一次战役期间,由于两国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加上语言不通、地形不熟,志愿军的作战行动遭受很大阻力,甚至多次发生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比如,三十九军围攻美军第24师时,就遭受了人民军坦克师的误击,导致被围美军脱逃。为此,彭老总多次向金日成提出统一指挥的问题,但金日成坚决不同意,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交换情报。

1950年11月15日,金日成、彭德怀、什特科夫(苏军上将,驻朝大使)齐聚志愿军总部,再一次就两军统一指挥权的问题展开讨论。什特科夫认为,朝鲜军队拿着最好的苏联装备打了大败仗,而志愿军装备那么差,却消灭了大量敌军,可见中国军事指挥员的能力毋庸置疑,军队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

然而,金日成还是闭口不谈,只是简单介绍了人民军的情况。无奈之下,彭老总只好提出自己设想的方案,即由金、什和他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对军事问题进行统一协商和指挥。对此建议,金日成仍旧不置可否,彭老总和什特科夫只好各自上报中央。

最后,斯大林出面表态,认为中朝军队应该统一指挥,鉴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因此中国同志为正职,朝鲜同志为副职。随后,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成立,彭老总任司令兼政委,朝鲜方面金雄出任副司令,朴一禹为副政委,凡作战问题以及前线一切活动均由这三人小组负责指挥,金日成也表示,不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至此,中朝两军的指挥权问题才算得到解决。

当然,金日成不想交出军事指挥权,是站在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角度考虑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理解。而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战争胜负的问题,无论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我军都占据极大的优势。因此,尽管金日成在民族感情上很难接受,但是从战争形势出发,他不得不把军事指挥权集中在志愿军手里,这也是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