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本领高强的仙、神、佛以及妖魔鬼怪,他们除自身本领高强外,往往还有法宝兵器加持傍身,使之厉害无比。纵观全书能与孙悟空拳拳到肉较量的没有几人,但伴随法宝加持能与孙悟空相斗得难分难解者则大有人在了,由此看来,法宝兵器的重用性。

《西游记》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有人选择法宝,端看法宝的本领、手段,而齐天大圣孙悟空则另辟蹊径,选法宝看重量,越重的越喜欢,法宝本身厉害如何他才不管,所以他到东海龙宫索宝时,千挑万挑挑了一根超重的定海神针铁,将一些神兵利器视若草木,令人可叹。但或许是这样,一根毫不起眼,笨重的铁棒能在孙悟空手上发光发光,从侧面衬托出了孙悟空的强大。接下来,笔者悔昔顺着孙悟空选择武器以重量为标准上来探讨探讨《西游记》里七大重量级的武器(注:排名以重量为准绳):

《西游记》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七 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上宝沁金钯)

猪八戒的武器上宝沁金钯,出自太上老君之手,乃其以神镔铁亲自锻炼,加之五方五帝,六丁六甲神力灌注锻造而成。上宝沁金钯在重量上也是不差的,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拿猪八戒的原话说是:“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

第六 沙悟净的降妖宝杖

沙悟净的法宝武器降妖宝杖也非凡品,它的外形可不是大家在影视剧当中看到的月牙铲的样子,而是类似于一根粗大的棍棒,书中妖怪形容它像极了擀面杖。这宝杖由鲁班以吴刚所砍的月中桂树杆所制,杖身两端细中间粗,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这杖的重量与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一样,也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唐僧师徒在玉华县时,沙和尚的徒弟三王子曾问他:“师父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第五 东海龙王的方天戟

方天戟是东海龙宫的镇宫武器,是龙宫武器库里最好,最重的武器。它的来历,《西游记》并没有做特别的交代,但从龙王对它的重视度,以及它的重量来看也能推测出方天戟的来历绝非凡品。孙悟空到东海龙宫索要武器,龙王先令人抬出一把大捍刀、孙悟空说不会用刀,龙王又令人抬出一杆九股叉,孙悟空接过舞弄一下,觉得太轻了,龙王大惊,对孙悟空说这叉可是重达三千六百斤呢!孙悟空不以为然,龙王无奈只好命人抬出镇宫兵器方天戟,孙悟空接过方天戟练舞了一番,依旧觉得太轻,此时的龙王已经大惊失色了,对孙悟空说“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七千二百斤),再没什么兵器了。”潜台词是你竟然不识货,这般珍贵的武器都不要,那你只能配定海神针铁了,于是,无语,指引孙悟空前往定海神针处。

第四 牛魔王的混铁棍

牛魔王是孙悟空当年结拜的六兄弟之一,为七大圣的老大,只因红孩儿的事件,使得二人产生了间隙,当然了就算没有红孩儿的事件,他们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别看是结拜兄弟,但那是场面上逢场作戏罢了,真实感情没那么深,要不然当年天庭围攻花果山,牛魔王早出手了。牛魔王使用的武器是被唤作“擎天白玉柱”混铁棍。这棍有多重,书中没有具体交代,但一些西游研究者认为,混铁棍的重量与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样的,也是一万三千五百斤,理由是牛魔王与孙悟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本事,几乎都很相似,都会七十二变,武器也应该是一样的。另外,据其他古典神魔小说中提及牛魔王的武器材质其实是太上老君当年开天辟地所使用开天斧的一截斧柄,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西游记》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三 孙悟空的金箍棒

孙悟空使用的武器金箍棒原为上古大禹王治水之时用来测量水深的测量工具,后来治水成功后,大禹忘了取回,将其遗留在了海中,成了东海龙宫的镇海神物。孙悟空学艺归来,到东海龙宫索宝,结果得到了金箍棒,这金箍棒又名如意棒或天河定底神珍铁,打造者乃太上老君。金箍棒“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

第二 韦驮菩萨的降魔杵

《西游记》中韦驮菩萨所使用的神兵法器是降魔杵,这降魔杵的来历可不简单,它可是镇压邪魔护三教大法之物。降魔杵,非常重,重若泰山。我们知道,《西游记》里的韦驮便是《封神演义》里的韦护,那书中在介绍降魔杵时写道:“此宝拿在手中,轻如灰草;打在人身上,重似泰山。”它也威力无比,当年斩杀杀黄飞虎、崇黑虎等八员大将,又生擒杨戬两次,手刃土行孙的商朝猛将张奎便是死于降魔杵之下。那原文写道:“半空中韦护把降魔杵往下打来。此宝乃镇压邪魔护三教大法之物,可怜张奎怎禁得起。”可怜张奎被降魔杵打成了粉。那么它具体有多重?据相关佛经和神话传说记载,降魔杵重达八万四千斤,乃当年元始天尊亲自打造。

《西游记》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第一 太上老君的开天斧

我们都知道,开天辟地者乃盘古,曾以开天斧头劈开天地。但是在《西游记》里开天辟地的人可不是盘古,而是太上老君,所以开天斧也就是太上老君所使用的了。开天斧“阔三万三千丈,柄粗三千三百丈,长六万六千丈”,属于上古十大神器之首,重达十万八千斤,堪称《西游记》乃至神话中兵器之最(重)。上述列举乃笔者一家之言,也是一家之看法,仅供列位参详,有误之处,还请列位不吝赐教!(文:悔昔道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