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是近年來檢出率很高的慢性胃病,有數據顯示,在55歲以後人羣中,檢出率超過半數。

但是很多人對胃鏡報告上的診斷,不是很理解,甚至有些“僞科普”也胡說八道、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比如今天我看到的一篇假科普,是一位莆田系醫院的自稱副主任醫師的“專家”寫的:

假專家對萎縮性胃炎的描述

顯然,他以爲胃萎縮就是胃黏膜變皺了,像曬半乾的茄子,需要喫飽把它撐開了。

對於普通大衆,很多人就是認爲,萎縮性胃炎就是胃變小了,胃黏膜變皺了,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了等等,造成了患者極大的精神壓力,既浪費了醫療資源,也加重了患者病情。

那麼,事實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萎縮性胃炎?

簡單說,萎縮性胃炎並不是胃的容積變小了,也不是胃壁變的皺巴巴的,是胃粘膜皺壁變得平滑,粘膜層變薄了,上面長的分泌消化液的腺體減少了。

胃鏡下可以看到胃黏膜顏色變白、血管顯露等;病理檢查可能見到腺體消失或減少,或者出現腸化、異型增生等。萎縮可以是局竈性、也可以是全胃。

由於腺體減少,就影響消化功能,常表現爲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慾不振,或消瘦、貧血等,和淺表性胃炎不容易區別;也有相當多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主要以病理報告爲準。

引起萎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因素、遺傳等相關。

隨着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病變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認爲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


萎縮性胃炎一定會癌變嗎?

雖然說把萎縮性胃炎列爲癌前疾病,但並非所有的萎縮性胃炎都會癌變,絕大多數的萎縮性胃炎不會發展爲胃癌,只有很少一部分,發展到了不典型增生階段的,纔算是振聲意義上的癌前病變,癌變幾率大幅增高。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參與、長時間積累的結果,不適說癌變就癌變的。一般認爲試一下這個過程:

發生萎縮後,只要及時根除病因,對症治療,就不會發生異型增生,也就不會發展爲胃癌。

因此,單純的萎縮性胃炎,不伴隨腸化和不典型增生的,只要去除病因(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改善生活習慣、停用傷胃藥物等),沒有症狀的不需要治療,只需要1-2年複查一次胃鏡足矣。

對於已經發生異型增生和中重度腸化者,要密切胃鏡隨訪,重度異型增生者,可選擇胃鏡下切除病變粘膜,就能有效阻斷其癌變進程。

萎縮性胃炎能逆轉嗎?

此前醫生們普遍認爲,萎縮性胃炎是不可逆轉的,無法讓胃黏膜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通過規範治療,某些階段是可以逆轉的,比如輕中度萎縮伴腸化;

但一旦發生異型增生,是不可逆轉的。

公認的治療原則包括:去除病因、對症治療、保護和修復胃黏膜。

1、去除病因:

改善 生活習慣、按時作息、遠離菸酒、不熬夜、遠離高鹽、高脂肪、燒烤、煙燻、醃漬食品、加工肉類,多喫新鮮蔬果、全穀物;停用不必要的中西藥物;

2、根除幽門螺桿菌:

有證據表明,在腸化階段根除幽門螺桿菌,部分腸化可得到逆轉;即便不能逆轉,也能使病情穩定、停滯不前,至少能維持現狀;

因此,無論在萎縮性胃炎的任何階段,都要及時檢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並每年進行復查。

3、對症治療

對於有症狀的則對症治療,以消除消化不良症狀,減少炎症刺激和胃黏膜損傷。

4、修復和保護胃黏膜

預防和治療胃黏膜損傷,保護胃黏膜,增加胃黏膜血流,可增強胃黏膜屏障;促進上皮的生長和組織修復,對糜爛、潰瘍有癒合作用。具體藥物有:膠體果膠鉍、康復新液、鋁碳酸鎂片、磷酸鋁凝膠、瑞巴派特、前列腺素類、替普瑞酮、谷氨醯胺等。

5、中成藥和維生素

研究表明,中成藥胃復春、摩羅丹對萎縮性胃炎療效確切;

維生素B12、葉酸、硒以及羔羊胃提取物等,有助於改善胃黏膜狀況,預防病情進展。

定期複查最重要!

要謹遵醫囑定期胃鏡複查,以監視病情變化。

一旦發生病情進展,要積極干預治療,必要時鏡下手術。即使發生了早期胃癌,治癒率也在97-100%。

(1).萎縮性胃炎不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內鏡和病理隨訪,

(2).中~重度萎縮或伴腸化生者每1年隨訪一次,

(3).輕度異型增生(活檢並非取自癌旁)每6個月隨訪一次,

(4).重度異型增生者需立即複查內鏡和活檢病理檢查,必要時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


總之

慢性萎縮性胃炎並不可怕,腸化和異型增生要發展成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約不超過3-5%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會轉變爲胃癌,而且需要經過異型增生的階段。

5%是統計學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認爲幾乎不會發生,不必要引起過多的焦慮和擔心。

通過積極的正規治療,很多萎縮性胃炎患者都得到了痊癒,或者至少能維持現狀,不再進展。

所以信心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被網絡上的虛假宣傳嚇壞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會加重病情進展。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