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夏鐵鷂子的結局是有些喫驚的,因爲按照當時蒙古帝國的實力,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取得戰鬥的勝利肯定是有很大難度的,最重要的是不僅"鐵鷂子"自身實力雄厚,而且還持有南宋的幫扶。對於蒙古帝國來說,西夏本身就是一塊兒難啃的骨頭了,再加上南宋的幫扶,想得到這塊兒骨頭更是難上加難。

甚至成吉思汗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了,本來想拉着南宋一起先把西夏給解決了,誰曾想南宋不跟他,反而轉身選擇了西夏,這尷尬的局面讓成吉思汗不得不轉變策略,但凡他沒有充足的兵力和糧食補給,都很有可能在這次戰鬥中敗下陣來。成吉思汗到底是怎麼扭轉了這危險的局面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令西夏驕傲自豪的"鐵鷂子"。這是一支高配的鐵騎兵團,在蒙古的鐵騎還沒出來之前,這支軍隊讓所有的敵軍聞風喪膽,猶如噩夢一般。鐵騎建立之初是用來保護當朝皇帝的,後來戰爭日漸頻繁,"鐵鷂子"上了戰場,並且戰績優秀的驚人,最後成爲西夏的"定國神兵"。

史書上也記載了"鐵鷂子"的作戰方案、陣型搭配和軍隊人數等等,無不顯露着"鐵鷂子"的神勇無比。

儘管西夏的"鐵鷂子"是當時最強鐵騎,不僅配有火器營還擁有先進的裝備製造技術,但是仍然那麼快的敗下陣來。對於當時的蒙古騎兵來說,對手過於先進而自己還是傳統的作戰裝備,戰場上是明顯的弱勢的,但是讓蒙古騎兵也出乎意料的是,西夏的"鐵鷂子"好像也並不是全無弱點,當"鐵鷂子"一敗再敗的時候,也註定了最後被殲滅的結局。

成吉思汗爲了對抗西夏,組織出的這支蒙古騎兵,身上自帶豪邁、征服的血性,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騎兵南征北伐,所到之處猶如蝗蟲過境,瞬間佔爲己有,最終蒙古汗國的面積已經有三千多萬平方千米了,這樣傲人的成績,人人聽見其軍隊都紛紛逃之夭夭。

蒙古騎兵不像西夏都是重騎兵,這是由重、輕騎兵結合的一支軍隊,精心調整的人數比例,不僅等級非常清楚,而且所具有的責任也很明確,最大的優點是在戰場上非常的靈活,通過配合,根據情況自由變換。

蒙古在馬背上的訓練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了,所以對於騎術、射箭等等基礎是非常牢固的,而且對於作戰馬匹的選擇也非常的考究,作戰時間是非常久的,所以馬匹的耐力要長一些。當一支優秀的軍隊在配上得心應手的兵器時,那他們就是戰場上的王者!

在蒙古騎兵和西夏"鐵鷂子"對戰時,蒙古騎兵如果不小心掉入對方的包圍圈,那真是叫天天不應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被喫幹抹盡。但是蒙古騎兵在幾次錯誤嘗試後迅速總結原因,猛然發現西夏的重騎兵支援跟不上的短板之處,蒙古騎兵果斷改變策略,吸引西夏主力軍現身,儘管自己犧牲的人數也不少,但是好在補給夠快,可西夏的兵跟不上啊,西夏重鐵騎漸漸處於劣勢,蒙古騎兵圍點打援這招成了!

西夏的結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開頭提過的南宋。雖說南宋當時要對西夏提供幫扶,可實際上西夏卻是孤軍奮戰。西夏當時的實力雖然明顯下降,但是蒙古帝國也存在防禦空虛的問題,西夏當然寄希望於當初說要幫自己的南宋,沒想到南宋想直接坐收漁翁之利,準備等蒙古徹底把主力調往西夏,這樣自己就能收下北方的失地,沒想到成吉思汗早就想到了,一直留着一支精銳的軍隊守着。而且南宋本想着西夏可以把蒙古騎兵拖得久一些,沒想到西夏的重鐵騎這麼快就不行了,最後只能被迫觀望,也失去了西夏這麼好的"資源"。

最後,伴隨着成吉思汗的病逝,他的遺囑使西夏成爲亡族成爲最終的結局,而這曾讓人聞風喪膽的重鐵騎兵團從此消失於黃沙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