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的服务我们谈过很多了,今天要聊的是曾经的非主流--生鲜电商,随着阿里、美团、京东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生鲜电商的混战已经白热化:各个小区门口穿着各色马甲的各平台地推你来我往、一个大妈出来,几个人围攻、下个APP随便下个单送盒鸡蛋,大妈们每天忙着下APP然后删除然后在下,鸡蛋都吃不完;一边忙着下APP领鸡蛋,一边还是每天去熟悉的菜场超市溜达买菜唠嗑,大爷大妈们互联网时代的生活真的很丰富啊……

各路生鲜电商们每天喜滋滋的看着自己新开发的用户,流量蹭蹭啊,世界是我的啦……可是有效订单呢?复购率呢?满意率呢?

反正地域很广,反正中国人多,反正资本有钱,谁在乎呢?

砸钱买流量,花钱养习惯,一窝蜂入场,寡头割韭菜,互联网的逻辑烧到那里都一样。生鲜电商成为热潮,离不开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的助推。

这次疫情给很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有的备受打击,有的异军突起,有声音说生鲜电商的春天来了,甚至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派,对此,我表示并不能苟同。

据相关统计,2019年全国零售生鲜电商的GMV在2000-3000亿之间,约占全国电商GMV的2-3%。头部表现的盒马鲜生GMV约40%还来自线下门店。生鲜电商行业基数太小、分布零碎,就算它的规模因为疫情助推而翻上几倍,那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生鲜的盘子够大,但主角不会是生鲜电商。

生活当然是充满烟火气的,买菜做饭一日三餐,太平常不过。正常情况下买菜的消费场景:

n 重品质的: 要新、鲜、好的,喜欢去精品超市,少量会去线上,反正有钱有闲,慢慢看慢慢挑;

n 一般上班族:隔三岔五去趟超市,反正大小超市到处都是,有时候忙不急了就下个线上订单;

n 居家过日子:去超市、菜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哪里便宜去哪里;

n 中老年人:当然最爱的是菜场了,去了一辈子了,去菜场能遇到一圈熟人朋友,买完菜还能一起遛个弯扯扯闲篇儿。

发现没,那一部分都不是主要依赖线上买菜,也许不爱、也许不会、也许不习惯。在买菜的人群中,普通居家过日子的,中老人这些是大头,但这部分人电商恰恰很难撼动,因为去菜场不只是买菜,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实体零售太发达了,大小商超社区店生鲜店密布,买个菜太容易了:

一大早老头老太太遛弯去菜场买了

上班午休下班回家去附近超市菜场买了

周末去趟大超市一次性买了

外出吃饭顺便买了

出地铁一溜卖菜摆到门口,看着不错顺手买了

进小区门口蔬果店好几家顺手买了

下楼取快递在旁边蔬果店顺手就买了

在购买要素中便利的确很重要,但不是零售要素的唯一。品质、价格、服务、环境、体验、参与、互动这些都重要。大如生鲜电商、小如生鲜社团,那个能满足这所有的要素?

且不说买菜过程中的情感、社交因素,就说生鲜电商的菜品质能在履约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菜场、超市里那样水灵灵鲜嫩嫩的模样吗?再来错发货、漏发货、晚发货等问题能杜绝吗?惨痛经历告诉我,不靠谱!但是很多人懒得为几块钱的菜去扯皮,最直接的就是不下单了,不玩了呗。所以,生鲜电商敢不敢把自己的活跃用户、复购、费销比的数据晒出来?

买菜很多时候不是单纯为了买到菜,而是逛逛、看看、摸摸、闻闻、聊聊,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的是那个烟火气。要的是走在路上,看到人间万象,闻到花草清香,迎着春风细雨,感受生活的琐碎与美好。全民窝在家,生活靠手机,对门不相识,亲友无往来,那样的世界不值得期待。

没有冬天不会过去,总有春天悄然来临,风光无限好,世界那么大,好吃好玩好看好买的那么多,谁整天没事来刷手机买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