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你可能会看上去很孤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头戴一个巨大太空头盔的十岁男孩奥吉因做了27次手术而导致脸部伤痕累累,巨大的头盔完美的隐藏了奥吉不太完美的脸庞。他从没有上过学,所有的知识都是母亲在家传授给他的,但是随着奥吉年龄的增长,母亲意识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奥吉成长的需要,所以决定送他去学校。步入校园的小男孩,逐步适应他人异样的注视,不断的自我鼓励,想象自己是伟大的航天员以此对抗外界世俗的目光。长此以往,坦率真诚、善良勇敢的性格吸引了同班同学威尔和莎莫的注意,使他们成为好朋友。最终因夏令营的意外事件,奥吉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握手言和,在学期结束的典礼上,奥吉获得了学校的奖牌。

电影以奥吉的成长经历为故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学校的一系列遭遇和应对方法。面对特殊的孩子奥吉,学校和家庭对奥吉的尊重和关爱,为处理现实生活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在家庭中,母亲不断的鼓励奥吉,但没有因为奥吉的残疾而过分溺爱儿子,而是以和正常人沟通的方式和儿子沟通,在儿子犯错时同样严厉的批评他。在学校,老师支持奥吉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科学天分,也没有因为他的缺陷对他投以同情可怜的目光而不把他当作一个正常的学生,恰到好处的分寸帮助小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

头盔作为电影中重要的意象,在影片开头,伴随着自我独白的画外音,画面定格在一个带着巨大头盔的小男孩身上,自我独白的台词持续的吸引着观众对小男孩的兴趣,对小男孩经历的好奇以及外貌的种种想象。摘下头盔的奥吉是一个面部畸形的男孩,巨大的宇航员头盔一方面是奥吉对外界各种偏见的回应和反抗,另一方面正如奥吉用头盔为自己建立起的保护屏障一样,头盔也寓意着奥吉的家人为他筑就的安全墙,家人小心翼翼的陪伴和鼓励奥吉成长,呵护他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家庭建立了抵御来自社会生活中的恶意的一道防线,在绝对安全的空间内,奥吉心怀成为宇航员的梦想。

挡住了外界的好奇和可能出现恶意的头盔,在父亲选择将奥吉的头盔藏起来的时候,意味着奥吉开始和常人一样,真正置于公共生活空间内。他需要学会与他人交流相处,离开熟悉稳定的家庭生活,步入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头盔的消失使奥吉失去了随时把自己藏起来的工具,也失去了在家庭中被包围的中心地位。这意味着奥吉不能在时时刻刻处于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需要自己面对一些麻烦。

影片分别以奥吉、维娅、威尔、米兰达四个人的视角去讲述故事,避免了影片成为一个被架空的心灵鸡汤式的空泛故事,使电影更加完整。除奥吉外,影片中所展现的对其余三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表达更像是一段成长的独白,不同的生活环境及人物经历形成截然不同人物个性。如奥吉的姐姐维娅,与奥吉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她爱自己的弟弟,但是由于弟弟的缺陷,父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而对她缺乏关心。若从维娅的角度解读故事,弟弟是家里的“太阳”,而姐姐是微不足道的“小星星”,弟弟的存在夺走了父母对姐姐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姐姐的独孤无助不能向父母诉说,对姐姐而言,这岂不是另一种伤害。

但是影片作为一部温情治愈的家庭影片,没有制造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在影片结尾处,电影采用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方式解决了电影中人物的困境。最典型的是奥吉,他获得了学校的奖牌,在颁奖画面与奥吉的校园生活不断的切换中,一个善良友好的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获奖是众望所归。但是若从理性层面考虑这一情节,一个并没有突出成绩的小学生似乎并不应该获得此项殊荣。比起奥吉,帮助他人维护正义的威尔似乎更适合获得这项奖章。不难看出,影片中校长为奥吉颁奖,对他的肯定和鼓励也是电影所传达的积极正向的观点,即正视自己的不完美,不因他人的喜好评判而摧毁自信心。毫无疑问,这一理想化的电影情节强化了影片的励志性,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面对他人偏见的勇气,但无论是谁都希望不因缺陷被歧视,不因相貌丑陋而失去与他人接触交往的机会。

2017年的电影《奇迹男孩》呼吁不应以貌取人,长相丑陋并非“携带有传染性的病毒”。如今,重新观看这部电影,结合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颜值即正义”一句略带调侃又过分真实的口号道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潜藏的偏见。面容姣好者似乎确实有更多的选择,更容易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所以以极端形式追求美貌如整容、PS等方式打造了社交平台诸多的高颜值人群,以此作为一个窗口关照现代社会中的个体,产生一种关于长相的错觉,来自外在的评价标准趋于固化,而能做的似乎只有拿自己“开刀”。事实上并非如此,正如电影《奇迹男孩》传递的价值观,正常的面貌可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但是前者不成立的前提下,内在道德品质的高尚与卓越的才能同样可以为自己赢得喝彩,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而非他人如何看待你。

一影一话 谱人生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 书字可抵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

终南影话 电影小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