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是戰場上最常見的武器裝備,同時也是最致命的武器裝備。不管是手槍使用的9毫米口徑的子彈,還是步槍使用的7.62毫米口徑的子彈等等,這些子彈在戰場上都是致命的。然而雖然人人都知道子彈能夠打死人,但是子彈爲什麼能打死人,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即使是狙擊槍使用的25毫米口徑的子彈,體積也不過和人的手指差不多大小,想要打死人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子彈到底是如何打死人的呢?

首先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子彈能不能將目標打死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子彈本身的威力,比如命中目標的位置,比如射擊的距離等等,只要有一個因素不滿足,那麼就很可能無法做到一擊斃命。就拿橡膠子彈來說,因爲其本身的威力相對比較小,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橡膠子彈是無法打死人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子彈在命中目標後是如何一步步產生致命效果的,看完你就明白子彈爲什麼能打死人了。

據瞭解,當子彈在命中目標後,一共會對目標造成三次傷害。首先由於子彈在空中飛行時動能非常大,此時突然命中目標,在停止作用下,子彈的巨大動能就會釋放到人體表面。如果子彈的動能足夠大的話,那麼子彈就會隨着動能進入到人體內。當然了,對被子彈命中的人來說,這第一種傷害其實並不是致命的,除了會感覺到一陣巨大的疼痛外,並不會產生致命的後果,真正讓子彈產生致命作用的其實是接下來的第二次傷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空膛效應這個詞,子彈的第二次傷害就和空膛效應有關。當子彈在人體內繼續飛行時,會形成一個子彈大小的通道。由於子彈飛行的速度很快,並且還一直處於高速旋轉中,因此這個通道會隨着子彈飛行短暫的變大,這就是所謂的空膛效應。而此時的人體組織一方面要受到子彈飛行時的破壞,另外一方面還要受到高溫的傷害,所以如果命中子彈的人一直保持清醒的話,疼痛是非常難忍的,幾乎是第一次傷害的一倍以上。

當然了,除了上面這兩種傷害外,第三次傷害同樣也是非常致命的,甚至是有很多受害者就是被第三次傷害致命的。我們知道,子彈進入人體組織後會繼續飛行,直到所有的動能都消失爲止。而子彈飛行的過程中,會留下一個瞬時空膛。由於人體組織是有彈性的,所以這個空膛會回縮。要知道此時的人體組織其實已經是被子彈傷害過了,其再次回縮就相當於是再一次受到傷害了。本就十分脆弱的人體組織,很難在多次傷害中繼續保持完整。

比如上圖就是子彈破壞力的真實照片,科學家們用一塊豬肉做了子彈威力的試驗。從照片上我們不難看出,子彈已經打穿了這塊豬肉,並且在表面留下了一個非常大的創傷口。而通過這個創傷口我們可以看到,其裏面的組織已經完全被子彈破壞了。試想一下,如果這枚子彈是命中人體的器官組織的話,那麼估計也會是上面這樣的效果,甚至造成的傷害還可能更大。

現如今很多槍戰電影中出現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情節,有的人中彈後就和沒事人一樣,還能站起來繼續戰鬥。甚至是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有人能空手接住飛行的子彈。試想一下,如果現實中真的有這樣厲害的人物的話,那麼估計早就去參加雜技表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