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股減持大數據幕後:重要股東減持總金額超2019年全年,套現參考市值破五千億

10月23日,節能風電、西藏珠峯、炬華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了重要股東減持(計劃)公告。

這一類公告,已經讓投資人見怪不怪。

科創板橫空出世後,資本市場其他各項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也逐步拉開,A股市場在三千點以上幾經波動,從火熱的“牛市”到逐漸穩定的“盤整”,期間,伴隨着註冊制下首批上市企業股東限售股解禁,A股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減持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0年以來,已有1820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減持,總減持市值高達5284.42億元(wind提供參考金額數,下同),超2019年全年,同期,科創板首單詢價減持也正式落地。

數據顯示,2020年合計有2384家上市公司新增股份開始流通,對應總流通市值約爲4.61萬億,而2018年、2019年該數值分別爲2.92億元和3.30億元,各項減持計劃也紛至沓來,今年以來,已有5240人次上市公司股東發佈擬減持計劃,涉及擬減持股份數量高達419.45億股。

“股東減持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大股東面臨資金鍊壓力較大,需要兌現流動性;市場走勢比較合理或比較火爆時也容易出現大規模減持現象;可能部分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預期並不好,提前退出;另外還有集中解禁因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研究人士受訪指出。

減持資金超2019年全年

隨着市場有所回暖,不少個股走出階段性行情,多家上市公司股東也紛紛按捺不住減持的心情,大手筆減持頻繁出現。

早前,聚燦光電曾發佈一則公司股東股份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6名首發股東在解除限售後擬合計減持不超過2624.18萬股,佔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0.08%,其中,控股股東、實控人、董事長潘華榮牽頭,減持比例不超過2%;投資機構京福投資減持比例高達6%,接近清倉式減持。

同日,天風證券前十大股東湖北省聯發、當代科技也擬以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的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1.56億股和0.44億股,佔總股本的2.34%和0.67%,減持股份來自其參加配股所有,減持價格根據市場價格確定。

隨後,股價狂飆數日的蘇奧傳感也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宏慶(董事長)、高管孔有田以及特定股東張旻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股份不超過2480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8.0499%。

這並非個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十月以來,已有118家上市公司股東拋出減持計劃,其中,華陽集團藍英裝備、天目湖、萊茵體育等數十家上市公司股東紛紛計劃大額減持,預計減持最高比例超過3%。

如果將目光放置更長遠,不難發現今年A股市場減持氛圍尤爲火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2020年1月1日至10月22日),A股市場重要股東減持金額(參考市值)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數據顯示,2019年,合計有1721家企業遭重要股東減持,減持參考市值合計3968.40億元。

分行業來看,2020年遭遇重要股東減持的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75個行業。

從企業數量來看,高新技術企業股東減持熱度最高。

具體來看,遭遇減持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合計有230家企業遭遇減持。

緊隨其後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合計有150家企業遭遇減持;排名第三的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則有135家。其他被減持企業數量過百的行業還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124家)、專用設備製造業(122家)、醫藥製造業(118家)。

而從減倉金額來看,被套現金額最多的前五大行業則分別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085.60億元)、醫藥製造業(557.49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64.82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271.63億元)、專用設備製造業(240.58億元)。

立訊精密4股東套現120億

隨着市場行情回暖,2020年諸多大牛股遭遇重要股東減持。

其中減持金額最大的莫過於立訊精密,今年以來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減持,合計套現約120.41億元。

2020年以來,截至10月23日晚,立訊精密累計上漲102.85%,期間,立訊精密股價最高時等突破63.88元/股,總市值突破四千億。

股價一路上行的途中,立訊精密股東接連拋出減持公告。

早在今年1月初,立訊精密高管李銳豪及其妻魯穎合計減持2.19萬股;隨後,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也連續三次發佈減持公告,立訊有限在1月15日至21日合計減持立訊精密1.07億股,均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實現,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合計約2%。減持股份的參考市值合計45.87億元。

7月22日晚間,立訊精密再發布公告,稱於2020年7月22日收到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通知,立訊有限及王來勝又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

據瞭解,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以當日57.49元/股的平均價計算,這筆交易合計金額約爲74.53億元。

“套現”金額第二高的同樣也是今年的大牛股——智飛生物,2020年,智飛生物3名股東合計減持1.03億股,套現參考金額合計105.91億元。

今年以來,智飛生物利好消息頻出,顯示財報數據大捷,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0.5 億元,同比增長44.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79 億元,同比增長40.59%;前三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更是同比暴漲338.43%,高達24.68億元;每股收益1.55元。

此外,公司重磅產品結核類診斷試劑宜卡也在今年第二季度獲批,另一重磅品類母牛分枝桿菌疫苗(結核感染人羣用)已報產,有望年內獲批上市。

近日,智飛生物更是宣佈新冠疫苗完成二期臨牀試驗,預計很快將進入三期臨牀。

在一系列利好消息下,2020年來截至10月22日,智飛生物累計上漲190.29%,期間股價最高突破193.59元/股,年內最大漲幅高達294.76%。

在這期間,公司重要股東也蠢蠢欲動。今年以來,智飛生物實際控制人蔣仁生及一致行動人蔣喜生曾四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合計減持數量2288萬股,套現金額約20.52億元;智飛生物2015年離職的前高管吳冠江也四次減持7986.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合計4.99%,套現總金額約爲85.39億元。

除此之外,藥明康德、寧波銀行、中國建築、完美世界、寧德時代等10家上市公司股東年內的總減持金額也突破50億元。

“短期來看,由於投資者對‘高位套現’‘割韭菜’等事件的高度敏感,減持規模的增加會影響二級市場股價的穩定性以及投資者信心。但是,投資者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減持退出是股東的一項基本權利,這既是股東的切實需求,也是市場保持流動性的客觀需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

詢價減持“破冰”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註冊制正式落地,大量新興企業迎來限售股解禁,或也爲二級市場帶來壓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年內2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63名重要股東進行減持,合計套現金額約爲57.89億元,佔今年以來總減持規模的比例約10.95%。

其中,套現金額最大的莫過於中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平抑大規模減持對市場帶來的衝擊,中微公司成爲科創板詢價轉讓機制的”首喫螃蟹者”。

不過,從詢價情況來看,場面卻並不樂觀。

此前,9名股東合計持有中微公司21.52%股份,原約定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該公司2.66%股份。

7月28日晚,中微公司發佈了兩份股東詢價轉讓定價情況提示性公告,確定詢價轉讓價格爲178元/股,該價格爲此次詢價轉讓價格下限。

從詢價申購情況看,嘉興悅橙、嘉興創橙等8家股東此前委託中信證券擬轉讓888萬股股份,後確定受讓方爲3家投資者,受讓股份總數爲888萬股,合計套現15.81億元;股東置都(上海)投資中心此前委託中金公司擬轉讓535萬股股份,但受讓股份總數卻只有103.42萬股,僅爲原計劃的19.33%,套現約1.84億元。

對於這一出售結果,在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看來,置都擬轉讓535萬股,最後中金公司賣出了103.42萬股,估計是買方報價意願不足。“股價下跌對投資者影響還是挺大的,都按底價成交了,按今日收盤價95折鎖6個月,接盤者風險挺大。另一邊中信賣888萬股全成交了,兩家券商的銷售能力顯出差異。”

但王驥躍也指出,(詢價轉讓)是一個規模遠大於IPO的市場,是券商的新業務機會,利好銷售能力強、客戶基礎雄厚的券商,“IPO只有10%-25%的份額,年融資額3000-4000億,而減持是萬億規模的市場。按3%的保守承銷費率算,可能有300億承銷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