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国空军飞行员的培训遵循三级制,即初级使用初教-6,中级使用教-8,高级使用教练-9(航空工业贵飞研制的FTC-2000“山鹰”)、教-10(航空工业洪都研制的L-15“猎鹰”)。

但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三代机包括歼-10系列、歼-11系列服役数量大增,而且四代机歼-20也开始批量服役,三代机和四代机飞行员数量的需求急剧上升。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三级培养体制,速度根本跟不上。

那么,能不能省去中间环节,即教-8这个中级教练机,直接从初级跨到高级呢?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空军的这个创新培养体制。

据悉,7月初,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在首批教-10飞行学员结业奔赴战斗部队后,首批初教机直上教-10高教机飞行学员承训任务随即展开。根据计划部署,该旅从空军航空大学接收数十名初教机飞行学员后,集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换装训练和地面准备,为顺利开飞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组织了一场2020届新期班开飞训练,首批初教-6飞行学员直上教-10。对于飞行学员而言,教-10与初教-6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平显、双发,还是电传、飞控,都使得操纵习惯与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机型跨代所带来的难度确实很大,这也对飞行学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空军战斗力加速提升的又一重大尝试,飞行学员完成初教机课目训练后,直接驾驶新型高教机展开训练,打破了以往初教机毕业学员先经过中级训练阶段再到高级和作战入门阶段的训练流程。

这种跨代培养新模式,在突破代差的同时,将极大缩短飞行学员的培养周期,据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培养时间,有效满足作战部队对三代机飞行人才日益迫切的实战化需求,促进战斗力加快生成。

继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解放军报进行相关报道后,近日,航空工业洪都公司的官微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在报道中提到了两个新亮点。

一是教-10飞行员王晓鹏说,教-10有很强的近距格斗能力,此前与主力三代机空战对抗,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这里所谓的主力三代机,指的应该是老的歼-11,因为后来的歼-11系列改型,以及歼-10系列改型,教-10不可能有取胜的机会。

教-10在空战对抗中能战胜老的歼-11,一方面是其中低空低速性能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其航电设备好,据悉,教-10采用了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控系统和基于开放式数据总线技术的综合航电系统,这方面要比老的歼-11强很多。

二是经过教-10飞机的飞行训练,飞行员可以很快适应歼-16和歼-20等战机的飞行操作。

也就是说,教-10不仅能为现役的三代机培养飞行员,还能为三代半战机(歼-16)和四代机(歼-20)培养飞行员。这主要是因为教-10采用了大边条翼气动布局、高度翼身融合体结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控系统和基于开放式数据总线技术的综合航电系统,操控敏捷,大迎角机动性强,体现了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使用特点和训练要求,而且操作界面与座舱环境也与三代机基本一样。

不过,教-10的气动布局决定了其无法对鸭式布局的飞机进行模拟,故最终要飞歼-20,必须先飞歼-10S双座机。

另外,教-10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其发动机。教-10的气动和总体设计上类似于雅克-130,目的是追求超声速,以及更大的机动过载。不过其尺寸比雅克-130要大一些,结构方面应该做了增强,空机重量介于“山鹰”和“枭龙”之间。目前其发动机还是采用乌克兰的非加力版本,推力不足,加力版本又受制于国外。虽然国产小推力发动机一直在研制中,但始终未见有重大突破,导致教-10无国产发动机可用。正是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故目前装备空军和海军岸基航空兵,无法发展成真正的航母舰载机教练机。

相比之下,同样装备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山鹰”,据说舰载版本的“海山鹰”已经在航母上着舰成功。

目前中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和中等推力发动机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希望接下来能腾出手将小推力发动机进度加快,从而使教-10拥有一颗强劲的“中国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