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夜晚,广州一间面积不大的清吧里,近60位观众正在等待观看演出。“如果好笑,就大声笑出来,如果觉得不好笑、烂透了,就鼓掌‘羞辱’他们。”这是一家脱口秀俱乐部每周固定时间的开放麦表演现场,随着主持人的登场,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梗有理脱口秀俱乐部主理人丧教。

这场开放麦表演票价29元每人,还附赠冷饮。而类似的演出,每周二、周五晚,梗有理脱口秀俱乐部会分别在广州的两个合作场地开启。新手在这里练习舞台状态,老手打磨和测试自己准备的段子。一个半小时里,7位演员轮流上场,每人进行5到7分钟的表演。7人中,包括文字工作者、互联网从业者,还有在校大学生等。

脱口秀发源于欧美,于2009年在中国内地萌芽。近年来,得益于多档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力,这一喜剧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也让不少观众尝试成为脱口秀演员。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笑果文化发布的《2018中国年轻态喜剧受众消费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仅2017年就有4万人开始学习脱口秀,其中600人脱颖而出成为演员。与此同时,观看线下脱口秀表演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报告》显示,年轻态喜剧受众以18-29岁为主体,他们愿意在更多的场景下接触喜剧内容,超过六成的年轻态喜剧受众看过线下脱口秀。

与脱口秀线下商业演出相比,开放麦更像是俱乐部每周固定的“兴趣活动”,“这一场有60个观众是比较多的,平时就是三四十人左右。”丧教告诉南都记者,他既是每场表演的主持人,也是表演嘉宾之一。

而俱乐部则像是“兴趣社团”。据丧教介绍,在开放麦,演员们没有薪水,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来,很多人讲了一次就走了;每场开放麦的演员都不一样,大部分人都是初次登上脱口秀的舞台。

26岁的酱子属于少数能在开放麦中坚持下来的新演员,她已参加过四五场线下开放麦活动。表演开始前,主持人调侃她为“广州前十”的女脱口秀演员——因本地女演员实在太少。她戴着一副眼镜,样子清秀文静,若非真正看到她的表演,很难把她与“搞笑”二字相联系。

正在表演的酱子。

她本职工作是用户运营,与开放麦结缘于今年5月的脱口秀段子的培训课,后来她又看了几场脱口秀表演,主理人告诉她:“感兴趣可以试试。”

于是,和所有脱口秀新人一样,酱子开始了“选题——写稿——开放麦测试——调整表演和文本——再测试”的磨炼过程。她在周末集中精力写稿、攒稿和练习,段子取材于身边的小事,如减肥、追星、相亲等。她认为“写段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目前还没有过题材枯竭的时候。

广州香蕉脱口秀俱乐部联合创始人Fish告诉南都记者,新人一般从写500到600字的段子做起,上台表演3分钟。一开始没有人笑,到有两三个人笑,再到3分钟都很成功。之后,再练习5分钟、7分钟,甚至30分钟、1小时。

“5-10分钟能做到比较成功的演员,就可以接一些商业演出。演员能够驾驭的时间越长,票价就越高,观众规模也会越来越大。”Fish说。

“脱口秀给了大家用幽默来表达自我的机会。自媒体、网综、谈话节目……未来和脱口秀结合的形式只会更多。” 酱子告诉南都记者。在她看来,只要有好的内容,脱口秀就会受到用户的欢迎。“脱口秀因为演员和俱乐部相对较少,目前来看未来机会还很多。”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郭美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