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木子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隨着用戶數量的猛增和相關車型的湧現,自動(輔助)駕駛這個詞開始頻頻出現在相關新聞裏。

9月22日,一位車主駕駛自己的理想ONE行駛在青島G18高速上,當時他開啓了輔助駕駛功能。行駛中車輛追尾了一輛違規變道的廂式貨車,事故導致理想ONE的A柱斷裂,同時車上7個安全氣囊無一彈出。最關鍵的是,事故發生前輔助系統未預警或減速。

時隔22天之後,理想給出了回應,一是宣佈了交警部門的判定結果,大貨車違規變道負全責;二是承認L2級的輔助駕駛系統目前仍存在侷限性,建議各位車主安全使用輔助駕駛。

一時間,理想官方說明引發了很多車主與網友的熱議。觀點基本上呈現兩極分化,有聲音質疑很多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軟硬件不完善,賣車時銷售人員吹傳得天花亂墜的駕駛輔助系統,真遇到事兒也只是“樣子貨”;也有理性的網友表示,車主不能過於信賴系統,否則就會導致事故發生。

無獨有偶,10月中旬,廣東東莞街頭一輛車身標註“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測試車輛也發生了車禍,讓“無人駕駛“是噱頭的議論再次掀起。不少在購車時在意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車主,也因此捏了一把汗。

那麼,面對現階段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車主們在行駛中都有哪些切身感受,又有哪些痛點和期待?

輔助駕駛,車主更累?

“深圳的市區上下班高峯時太塞車了,所以才選擇具備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

今年7月,家住南山的張先生購買了一臺配備L2級輔助駕駛系統的頂配新能源車型,爲的是日常上下班堵車時更加輕鬆些。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最怕的濱海大道這段路,高峯時經常堵得水泄不通。即便之前駕駛的是自動檔汽車,右腳頻繁地切換油門剎車也讓他疲憊不堪。

他最討厭堵車時有“聰明人”違規變道加塞,更厭煩緊盯前車的神經緊繃,“所以在買車時,銷售說L2級別有(全速域)自適應(巡航),特別適用堵車跟車的情況,我就動心了。”

爲了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功能的“省心省力”,他購買了這臺配備L2級輔助駕駛的頂配車型。但隨後的幾周,他將新車開上路之後卻發現,所謂的輔助功能有些雞肋,“堵車時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然很容易出事。”

在出現堵車的情況時,這款車型通常都可以能實現緊跟前車、亦步亦趨。但前提是,其它車輛是按規定行使的。由於強行違規變道、突然加塞的“聰明人”實在太多,即便自適應巡航時緊貼前車行駛,還有會有車輛突然加塞進來。

“有時候旁車別車太突然,系統識別到了之後會緊急剎車,那感覺就和撞牆一樣。”如果是緩慢加塞的情況,輔助駕駛系統有時會適時減速,但有時會將加塞車輛識別爲前車,繼續往前跟進,甚至緊貼加塞車的一側,感覺很危險,“我必須緊急剎車,要不準撞上去”。

張先生回憶,最極端的現象是突然遇到加塞車,系統自動解除了輔助駕駛模式,這時他就要迅速介入人工駕駛狀態。由於不知道系統何時會解除輔助,何時會出現急剎車,何時會識別錯誤,即便開啓着輔助駕駛系統,他仍覺得心神疲憊。

輔助駕駛系統出現的這類問題,同樣困擾着家住廣州白雲區的吳先生。吳先生告訴懂懂筆記,他購買的是一輛號稱配備L2.5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導購表示車輛要遠遠超過L2級別的其他車型。但在實際的行駛當中,他時常發現系統識別會出現錯誤。

“最討厭的是在高速上開啓輔助駕駛系統時,車裏會有限速標誌的識別提示,可是掃到那些閘道口、收費入口的30、40公里限速路牌時,那就鬱悶了。”吳先生表示,如果車輛在高速路最右側車道行駛,系統經常會誤識別匝道口的限速路標,然後頻頻提醒駕駛員減速。

每途徑一次匝道口,系統都會識別一次限速,或者將不知從何掃描到的數字,識別爲限速,同時發出指令提示駕駛員減速,“我只能走最左道,或者關閉輔助系統,但當初買車的時候花錢要的就是輔助駕駛系統,這隻能關着開車總覺得虧。”

可見,一些L2甚至汽車廠商宣稱的L2.5駕駛輔助系統,在部分駕駛應用場景之下並不能有效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在堵車加塞路況下,甚至會使得駕駛員更加費神,加重了駕駛員干預車輛的程度和頻次。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爲,目前配備了自動(輔助)駕駛的車輛,車上傳感硬件仍有很多限制,加上國內城市的路況複雜,經常導致駕駛員介入駕駛也在情理中。那麼,那些配備更多傳感硬件更多,更先進設備的自動駕駛(甚至是企業宣傳的無人駕駛)車輛,是否能妥善處理複雜路況,減少駕駛員的頻繁介入,甚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呢?

無人駕駛,仍難離“人”

“無人駕駛現在更多的只是科技企業的噱頭罷了。”

說起近日在東莞發生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事故問題,曾經在一家科技創企任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安全員的馬濱(化名)笑了起來。他告訴懂懂筆記,那則事故的新聞圖片中所謂“無人駕駛出租車”,其實並未配備複雜的傳感設備。

他表示,從外觀上看或許車輛只是一臺普通的特斯拉“素車”(無改造),充其量是一臺配有基礎輔助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你看目前在國內真正進行測試的無人駕駛(車輛),哪一臺不是配備了複雜、衆多的傳感、影像設備?”

但即便配備了大量傳感設備的無人駕駛測試車,上路行駛時也無法做到安全員零介入。實際情況是,安全員介入自動駕駛測試車的頻次並不低,“入職之初公司培訓時就說,安全員的職責是當測試車發生緊急狀況時,才能介入駕駛。”

而他面臨的大部分工作要求是,安全員只是自動駕駛測試車安全的最後保障,無需過度介入車輛上路行駛。可是出車之後馬濱發現,即便在限定的安全測試區域行駛,車流量低、道路設施完善情況下,他仍要經常介入駕駛。

“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比L2輔助駕駛更智能一些,在寬敞的大路上基本無需擔心,但是在複雜路況的處置上,還是有明顯的問題。”馬濱表示,在測試車輛正常駕駛時,若有普通車輛變道、加塞,還是會出現識別不及、處置過度,突然減速或剎車的問題。

這時,作爲測試車最終安全保障的安全員,就要迅速介入車輛駕駛,採取相關操作舉措,及時避免碰撞和剮蹭的發生,“事實上,我們測試的車輛每天上路5個小時,安全員(介入)駕駛大概佔了四分之一的時間。”

通常在路口拐彎、跟車、變換車道、切換主輔路時,他們都會需要介入駕駛。據馬濱透露,理論上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實現自主控制的變道操作,但在實際行駛過程中,如果前車是突然靠邊停車,測試車輛有很大幾率不會進行變道避讓。

“出現許多次了,前車的車靠邊停車,測試車也直接停車,等前車走了之後再跟行。這時安全員就必須介入,誰知道前車會停多長時間,而且變道纔是正常的駕駛行爲。”

馬濱強調,除非路上所有駕駛員都遵守交規駕駛車輛,不然即便是L3以上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也無法離開“人”的介入。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外自動駕駛交通事故中,有一半以上的原因都是駕駛系統的過錯。即便目前自動駕駛領域最知名的Waymo,每行駛8.95千公里也需要進行一次人工干預(若不進行干預將會發生事故)。這也說明,自動駕駛的識別機制、決策機制仍不完善,難以應對較爲複雜的路況,L4級別的“無人夢想”只能在理想、完善的環境和路況下實現。

概念繁多,噱頭太重

“說白了,現在很多自動(輔助)駕駛只是售車時的噱頭。”

曾在廣州一家新能源車4S店從事銷售工作的胡勇告訴懂懂筆記,爲了向客戶展示銷售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4S店往往會要求銷售、試駕員陪同客戶試車時,要向客戶展示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相關功能。

但自從銷售人員陪同客戶體驗自動駕駛功能後,試駕變車禍的新聞就頻頻見諸網絡。胡勇和店裏的其他銷售、試駕員現在也不太敢放手演示車輛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我私底下試過,國內當前路況下,這些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功能真的很雞肋。”

除非客戶明確要求,否則他們基本上都不會展示自動剎車、車道保持等“危險”功能,只會在4S店設計好的場地內,展示風險係數較低的自動泊車功能。但是作爲新車型的賣點,不少4S店、銷售員還是會想用戶宣貫車輛具備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的“能力”。

“最常用的話術,就是告知客戶這些擁有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可以減輕駕駛汽車時的疲勞,而且能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事故。”胡勇認爲,正因爲一些銷售誇下海口,廠商宣傳時也明顯有誇大成分,纔會導致消費者盲目信賴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的功能。

他發現一些與廠家有宣傳合作的網紅,在網上發佈一些“開車時手脫離方向盤四顧聊天”的短視,基本上也有誤導觀衆、混淆輔助駕駛、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概念之嫌,“現在一出現自動(輔助)駕駛的事故,網上都會湧現大量負面的觀點,也是行業過於誇大宣傳所導致的結果。”

汽車自媒體人彭宇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車型宣稱配備的自動駕駛功能,其實只是L2級別輔助駕駛系統。這一等級只能給車主提供路況預判、行車建議信息,即便是其中的緊急制動功能,也可能在特定環境下出現時效問題。

“但是新造車、傳統車企爲了博眼球,往往會誇大L2輔助系統的作用,甚至編造大量令人混淆的概念,如L2.5級、準L3級也是無人駕駛的說法。至於目前輔助駕駛技術可實現的程度,車商應該都心知肚明。”

彭宇分析,爲了規避免誇大宣傳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避免承擔嚴重的責任與後果,車商在出售汽車的說明書上,通常都會用小段文字說明,之前銷售所述的天花亂墜的高級功能,只是“有限的輔助駕駛系統”,車主雙手並不能因此解放,仍要時刻關注路況“參與駕駛”。

【結束語】

的確,當配備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發生車禍後,輿論和廠商一般都會將責任歸咎於車主,稱車主過於信賴輔助駕駛系統。但試想一下,車主之所以信賴廠商開發的駕駛輔助系統,有多少不是源自由於銷售環節的噱頭,企業誇大宣傳的成分?

值得慶幸的是,隨着自動駕駛的發展,公衆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也從盲目追崇,日趨迴歸理性。面對車商銷售的噱頭,看着那些爲博眼球包裝出來的L2.5級、準L3級,甚至是“準無人駕駛”,理性消費理念正在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