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陳情令》,常看常新,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點讓你爲整部劇的用心而感動。

景行含光,雅正端方,清冷孤傲,君子名揚的姑蘇雙壁之一的藍二公子藍忘機,他年少成名,少語寡言,情緒鮮有波動。

衆所周知,自不夜天魏嬰墜崖身死之後,清冷孤傲的藍湛成了“逢亂必出”的含光君。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是藍湛的深情寫照。整整十三年啊,在藍湛的一生中幾乎佔據了六七分之一的時間,人生又有多少個十三年呢?

劇中的這十三年是留白的,而正是因爲留白才更凸顯了這十三年的深刻,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痛。

難以想象無數次亂葬崗出現藍湛孤獨的身影,回應他的也不過是空氣中的冷風和漫天的星光,有多麼的孤獨寂寥,無助絕望。

他又該有多少次在暗暗自責自己爲什麼要在那麼重要的時間裏傷重難行,在魏嬰最艱難絕望的時候,沒能陪在他的身邊,如今再來尋找卻是什麼也找不到了。

次次問靈,次次無果的他是否會在心裏問自己“魏嬰是在怨我嗎?所以連靈都不願意來見我?”

明明魏嬰雖修非常道但行正義事,自己爲什麼在他無比恐慌無助的時候還一遍一遍的質問和勸說,讓他更加恐慌無助呢?爲什麼自己去夷陵看他時不留下來,早早地站在他身邊保護他呢?

當愧責充滿心靈的時候,他會不會是連自己一貫的堅持也會質疑呢?爲什麼自己不是強大到無所不能呢?仙門百家與我而言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守護得了天下嗎?多年來接受的觀點真的全部都是對的嗎?

十三年間,藍湛會不會無數次在腦中閃過這些疑問,無數次想到自己年少時對魏嬰的態度,會不會覺得那時的自己真的可笑至極呢?

十三年,是等待,是自責,是會呼吸的痛,是杳無音訊依然繼續的堅持,是明知道沒有結果卻放不下的執念,更是藍湛生命力無限的陽光!

所以纔有了魏嬰重新歸來後,藍湛的巨大改變,他會對魏嬰所說和所做的一切都回答“好”,他會溫柔地對魏嬰笑,雖然這笑不是很明顯,但是會極其的柔和,他會在禁止飲酒的雲深不知處爲魏嬰買酒,斟酒,他會在金麟臺堅定的和魏嬰站在一起……

清冷孤傲的他不善表達,對於自己多年的承受從不言語,不說自己的等待,不說自己的愧責,更不說自己的決定。然而僅有的三言兩語卻是那麼的讓人動容不已:

記得在義城目睹了曉星塵和宋嵐的結局,萬分慶幸的藍湛也只是說了“幸好”二字。說的最多的也就是醉酒那次“我有愧,不夜天沒有與你站在一處”,這句話頓時讓魏嬰紅了眼眶,哽咽不已,相信當時看劇的你也是頗有感觸的。

“幸好”你回來了,“幸好”我依然在,但願美好的結局。

我是雨淚風晴,與你分享心情。看了此文的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