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至55歲是各種慢性疾病的多發階段,若慢性疾病持續存在卻未給予合理干預,可能增加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嚴重影響健康,降低生活質量。

那麼,

人到

46至55歲,出現那些信號,說明身體不健康了呢?

首先,我們需要糾正一個觀念:46至55歲這一階段並無生命高危期這一說法。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概念,可能與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性疾病的發生率升高有關,但我們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已經使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發病界限不會因46歲而發生轉變,腫瘤性疾病也逐漸發生於青中年人羣。

而55歲以上的人羣,若長期存在高血壓、糖尿病與血脂異常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的損害可能會逐漸加重,腫瘤性疾病的高危因素隨着作用時間的持續增加,發生風險也會進一步升高,因此生命高危期並不適用於46至55歲這一年齡階段,但這一年齡階段若早期識別相關危險信號,並採取合理的干預措施,可降低當前及今後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與腫瘤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信號一:頭痛、頭暈

頭痛、頭暈相當常見,既可出現於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人羣,也可發生於情緒波動大或長期過度焦慮的人羣,但在減少工作負荷、規律作息、調整情緒與心態後,頭痛、頭暈可得到顯著緩解或消失,若給予合理生活方式干預後,頭痛、頭暈依然未緩解,46至55歲的人羣需排除心腦血管疾病與腫瘤性疾病。

第一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高血壓。高血壓所致頭痛、頭暈可發生於少數人羣,監測血壓多次達到140/90mmHg且生活方式干預無效的高血壓患者,因給予降壓藥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後,頭痛、頭暈會逐漸緩解或消失;

第二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腦缺血。若本身存在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發生腦缺血時可出現頭暈、乏力或眩暈,發生腦出血時可出現劇烈頭痛,可完善頭顱CT、磁共振等檢查明確,必要時可選擇血管成像或造影。

第三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腫瘤。頭部腫瘤性疾病也可引起頭痛、頭暈,但腫瘤在病變早期時通常無症狀,隨着腫瘤體積的逐漸增大,產生了佔位效應,影響了大腦正常功能,可出現頭痛與頭暈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癲癇爲主要表現形式,頭顱增強CT或磁共振可作篩查。

信號二:胸痛、氣緊

胸痛、氣緊既可出現於肺部疾病,也可發生於心髒疾病,還可出現於無器質性病變的患者,但我們需重點識別冠心病、心力衰竭、肺癌等疾病,若發現及時,肺癌早期給予合理的手術治療可提高後期存活率,冠心病患者給予合理干預可降低進展爲心肌梗死的風險,對心力衰竭進行干預可延緩或避免進展爲終末階段。

第一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冠心病。去過醫院的朋友會發現,多數醫院會設立胸痛中心,胸痛中心的設立主要目的在於爲心肌梗死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以儘快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降低死亡風險。冠心病早期以胸痛爲主要表現,由冠狀動脈狹窄引起,通常發生於過度勞累、情緒激動以後,病變較輕者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後症狀可緩解,病情較重者症狀可持續且疼痛劇烈,說明此時可能已經進展爲心肌梗死,需儘快前往醫院,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肌。

第二個需要排除的疾病我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臟瓣膜疾病、貧血、冠心病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即心臟的泵血功能下降,這些危險因素作用時間越長,心功能下降越明顯且無法逆轉,早期可出現運動後氣緊、心累,隨着病情的進展,運動耐量會逐漸下降,出現夜間不能平臥、長期咳嗽、咳痰,急性發作時可出現胸痛。出現心累、氣緊且高度懷疑心力衰竭的患者,應完善心臟彩超檢查,以明確病情。

第三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肺癌。肺癌患者可出現胸痛,且疼痛持續無緩解,部分患者可表現爲胸背痛,完善胸部CT或增強CT有助於明確病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肺癌患者早期通常不會出現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現刺激性乾咳,部分患者可無症狀,因此雖然肺癌患者可出現胸痛,但對可能肺癌的早期發現意義不大,條件允許時定期行胸部CT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

信號三:消瘦、乏力

普通人羣未規律飲食或長期營養不良,可出現消瘦、乏力等症狀,但代謝紊亂性疾病或腫瘤性疾病也可引起消瘦、乏力,尤其是腫瘤性疾病,需要早期發現並給予合理干預,是提高後期存活率、改善生活質量的重中之重。

第一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該疾病由於糖利用障礙,機體能量供應障礙,從而增加肌肉與脂肪組織分解,引起體重下降,近期輕者可出現排尿增多、飲水增多、進食增多、體重下降等症狀,重者可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遠期可增加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而糖尿病早期通常無症狀,需要通過監測血糖才能及時發現,因此建議定期監測血糖,尤其是體重下降的人羣,早期給予降糖治療,可延緩糖尿病進展,並減輕靶器官損害。

第二個需要排除的疾病爲腫瘤。腫瘤爲一大類疾病,腫瘤性疾病之所以引起消瘦,是因爲腫瘤對營養的需求較大,且部分腫瘤患者由於進食障礙,會出現營養不良,但需要警惕的是,無論是何種部位的腫瘤,出現消瘦、乏力等症狀,說明病情可能已經進展到中晚期,因爲腫瘤早期起病隱匿,多數患者無症狀而不易被發現。部分比較隱匿的症狀是篩查腫瘤的信號,如大便數次增加,大便變細,解粘液膿血便等,需警惕結直腸癌。所以,腫瘤的早期發現主要依靠健康體檢,包括胸部CT、腹部彩超、胃腸鏡等,有助於早期發現與治療。

當然,無論是什麼信號或症狀,出現意味着可能已經發生了相應疾病,重在早期通過相關檢查明確病情,但更重要的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治療基礎疾病,有助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與腫瘤性疾病的預防。在預防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方面,飲食應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爲主,同時應合理運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建議增加穀物、薯類、富含優質蛋白與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少進食動物油脂,儘量以植物油脂替代,肉類儘量選擇雞鴨魚白肉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有助於減輕對代謝的影響,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後,應給予合理的治療,早期發現血管病變並延緩其進展,有助於預防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在預防腫瘤性疾病方面,除開堅持上述生活方式還應少喫臘肉、泡菜、油炸食品、燒烤類食物、黴變食物、袋裝肉類食品等,有助於降低腫瘤發生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