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個王忠嗣,唐玄宗生氣了,朕從小把你養在宮裏,和太子、皇子們一起長大,沒想到,你長大後翅膀硬了,敢不聽朕的話了。

唐玄宗口中的王忠嗣是烈士王海濱的兒子,也是唐玄宗的義子。王海濱在和吐蕃的戰爭中以身殉國時,王忠嗣年紀還小,唐玄宗憐惜王海濱,就把他的兒子養在宮裏,賜名忠嗣。

長大後的王忠嗣沉默寡言,對兵法很有研究。唐玄宗讓他跟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去邊疆鍛鍊。玉川戰役,王忠嗣率300騎兵偷襲吐蕃,殺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

在與契丹作戰中,王忠嗣率10萬騎兵出雁門關。在桑乾河三戰三捷,讓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

天寶初年,王忠嗣又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使吐谷渾降唐。爲了表彰王忠嗣,唐玄宗讓他做了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

王忠嗣四處作戰的時期,正是盛世。大唐的繁榮催生了唐玄宗的虛榮,他想讓王忠嗣攻打被吐蕃佔領的石堡城。

石堡城是西部軍事重鎮,開元十七年,唐蕃雙方在石堡城曾有過一次激戰。當時,唐軍主將是隴西節度使李禕。那一戰,唐軍大勝,不但攻佔了石堡城,還拓疆千里。不過,石堡城後來還是丟了,吐蕃不但奪去了石堡城,還派重兵把守,甚至不惜舉全國之力保護石堡城。因此,唐軍雖然多次進攻,但因爲地形險要,路途又遠,始終沒有攻下來。

天寶年間,隨着唐蕃對戰中唐軍勝利次數的增多,唐玄宗又把攻打石堡城介入議事日程。他打算讓四鎮節度使王忠嗣承擔的一重任。

讓唐玄宗想不到的是,王忠嗣居然反對爭奪石堡城。他告訴唐玄宗,石堡城地勢險要,三面環山,城牆非常堅固,吐蕃爲了守住這座城,動用了幾乎全國的兵力。依現在的形勢,如果開戰只有硬攻,而攻的後果可能是會犧牲幾萬人,不如先觀察,等待時機成熟再打。

王忠嗣的反對也有依據,他和吐蕃多年交戰,對吐蕃和石堡城的情況非常瞭解,他從愛惜士兵的角度出發,對唐玄宗提出異議。但此時的

唐玄宗聽不進不同意見,對王忠嗣的表現很不滿意。就在這時,一個想立功,又想拍皇帝馬屁的人站出來,此人叫董延光,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軍,他向唐玄宗請求攻打石堡城。唐玄宗馬上就答應了,還讓王忠嗣輔助董延光進攻。

王忠嗣雖然奉旨作戰,但由於持不同意見,對唐玄宗的命令執行得並不徹底,這讓董延光很不高興。這時,李光弼站出來勸說王忠嗣:在愛惜士兵和皇帝的命令兩者間進行選擇,你冒着生命危險選擇前者,何必呢?如果打不下來,皇帝一定會處理你。

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上的戰爭,有哪個將軍的名聲不是無數將士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別的將領們看來很平常的事,在王忠嗣心裏就過意不去。可是他的過意不去,換來的卻是前途盡毀。因爲董延光沒有打下石堡城,他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王忠嗣身上,說他不合作,延誤軍機導致失敗。

唐玄宗非常生氣,宰相李林甫卻高興,他正想找王忠嗣的把柄,現在豈不是最好的時機?

王忠嗣成爲李林甫打擊的對象,是因爲他和太子從小一起長大。李林甫當初支持的對象並不是現在的太子,因此,他總想找太子和他周圍人的把柄,以此打擊太子,孤立把太子,甚至扳倒太子。如今,王忠嗣自己撞到槍口上,豈不是太好了。

很快,李林甫指使人誣告王忠嗣,說他和太子密謀,要擁立太子提前登基。

窺伺皇位,這是唐玄宗最不能忍受的,親兒子都不行,更何況還是養子要和兒子聯手對付自己。

唐玄宗一紙詔書,急召王忠嗣入朝,還把他交給三司會審。不過,他對身邊的官員交代,你們只問王忠嗣爲何阻撓軍事行動就行了。唐玄宗心裏明鏡似的。他並不相信王忠嗣會和太子一起謀反,他對王忠嗣不打石堡城耿耿於懷。唐玄宗這樣做的目的是敲山震虎,讓所有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都知道皇帝的權威,知道不聽話的後果。不管你手裏有多大的權力,都是皇帝賜予的,不聽話,你就是下一個王忠嗣。

後來王忠嗣的下屬哥舒翰打下石堡城,但犧牲了數萬人的性命。唐玄宗不管,他要的是結果。當勝利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很高興。哥舒翰趁機給王忠嗣求情,唐玄宗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就把王忠嗣貶到江陽做太守。天寶八載,王忠嗣暴死,年僅45歲。

晚年的唐玄宗真是老糊塗了,被好大喜功和甜言蜜語矇蔽了雙眼,結果引出一場災難性的浩劫。如果王忠嗣不死,也許安祿山不敢叛亂。但歷史沒有假設,唐玄宗一定會爲他種下的因,承擔相應的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