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丨蘇世民:後疫情時代,哪些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出現?

撰文丨董牧孜

(周子寰、賀璐對本文亦有貢獻)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

黑石公司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的25條工作和生活原則裏,“做大事”,是排名第一的原則。今年年初,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周世民第一本著作《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What It Takes :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的中譯本。

很多人會將這本書與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的《原則》(Principle: Life and Work)一書相提並論。蘇世民與達利歐,的確有一些相似的經歷:他們都出身於美國中產家庭,年齡相近,並在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白手起家。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 [美] 蘇世民 著,趙燦 譯,版本:中信出版社,2020年1月。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一書,顯然是在寫蘇世民個人的成功經歷。這是一部投資、管理類圖書,也包含了他的處世哲學。蘇世民以嚴謹的投資流程、創新的交易方式、多樣的業務領域而聞名。這本書有着傳統自助類書籍的指導價值。只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蘇世民“金字塔尖”的經驗對於不少普通讀者來說,多少有些屠龍之術的意思。

蘇世民是典型的華爾街精英。人類學家何柔宛(Ho Karen)曾以“聰明文化”描述華爾街的商業精英,認爲正是在這種逐利的“聰明文化”籠罩下,華爾街加劇了金融危機和蕭條、貧困和不平等。不過,蘇世民眼中的華爾街顯然是另一種世界。在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中,蘇世民曾主動參與瞭解決方案的制訂。在他看來,銀行家能爲世界做出的貢獻有很多。

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耶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他與皮特·彼得森以40萬美元創建黑石集團,並將其發展爲華爾街真正的私募之王。

如今,蘇世民在各國政商界自然遊走。他在書中這樣描述他對商業和政治的熱情與期許:商業和政治互相交會的生活令人神往而又驚心動魄,兩個世界的運行方式、目的不同,卻又時時出現交叉重疊之處。即便在世界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的日子裏,蘇世民依然對未來依然保持了某種投資家的樂觀。

“經歷過最好的華爾街,體驗過處於宇宙中心的感覺”

新京報:除了哈佛商學院的求學經歷,你入讀耶魯大學時選擇了一個不太尋常的專業,“文化和行爲”。這個專業是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結合。爲什麼會選擇這個學科?

蘇世民:這個跨學科專業本質上是研究人類以及人類的目標和動機。金融和商業的很多方面都是關於理解人的,因此,雖然它看起來像是一個非傳統的專業,但對我的職業生涯卻很有幫助。例如,在任何商務談判中,我總是試着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確定他們的動機。這樣做更容易找到共同點,找到一個公平區,並最終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新京報:你在書中提到過很多次“直覺”。儘管你在華爾街的第一份工作出師不利,但你預感到自己是適合做金融的。直覺可以使人迅速找到應對不確定性問題的方案,對“危機”的到來也有敏銳的嗅覺。作爲金融家,能談談你對直覺的理解嗎?

蘇世民:直覺,通常是指你所看到或聽到的東西,與你依據過去的經驗所預期的事情存在不一致。作爲投資者,這些異常現象值得關注,但僅憑它們不應推動決策。黑石集團多年來一直很成功,這要歸功於我們嚴格的投資流程,包括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投入,需要很多人聚在一起分析一筆交易。我們不是依靠一個人的直覺,,而是作爲一個基於事實和共同經驗的團隊發展出有根據的集體的直覺。

華爾街銅牛,美國華爾街的標誌。

新京報:你在書中坦言,“經歷過最好的華爾街,體驗過處於宇宙中心的感覺”,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華爾街嗎?自你入行的幾十年來,華爾街有了哪些變化?

蘇世民:華爾街生機勃勃,是創立一番事業的好地方。在這裏,我得以和全球最聰明、最有趣的一些人共事,解決那些帶來智力挑戰的複雜問題。

金融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行業。幾乎每一種情況都是不同的,我喜歡那種處理廣泛問題、跨越不同行業的工作帶來的興奮感和個人成長。我早年在華爾街時,也意識到許多大型金融機構的文化存在缺陷。一些公司充斥着內訌和內部政治,而且幾乎沒有對新員工進行正式培訓。這也是我和我的合夥人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在創立黑石(Blackstone)時如此強調文化的部分原因。整體而言華爾街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如今整個行業都更加註重文化和培訓。

在後疫情時代,哪些新商業模式可能出現?

新京報:任何投資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經濟週期的節點。受疫情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你在職業生涯中曾親歷過七次大規模的市場下滑或衰退,你如何判斷當下所處的市場週期?

蘇世民:當前的經濟形勢與大流行直接相關,不是正常市場週期的一部分。以前從未有國家以這種規模自願停止經濟活動,其影響是廣泛的。但隨着新冠肺炎病毒對健康的直接威脅逐漸減少,以及世界像中國一樣開始恢復正常,經濟環境將會改善。成功研製和分發疫苗以及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療,仍然是長期復甦的一個關鍵拐點。在此期間,世界各國政府採取了重大和必要的措施來減輕經濟影響。

新京報:在後疫情時代,哪些新商業模式可能出現,會有哪些順應發展趨勢的投資主題?

蘇世民: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速了一些趨勢,特別是將技術融入更多行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越來越關注與技術相關的業務,物流、生命科學和其他快速增長的領域,這些領域都受益於形勢。

《時代》(TIME)週刊封面,白宮成爲新冠肺炎病毒“發源地”。

年輕時的失敗教訓,是無價的

新京報:“骷髏會”成員、前紐約州州長艾弗里爾·哈里曼在你年輕時給過這樣的人生建議: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是誰。作爲一位熱衷教育的成功人士,你認爲年輕人如何更早地認清自我?

蘇世民:首先,我會鼓勵年輕人像我對待艾弗里爾·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那樣:給你崇拜的人寫信或打電話,尋求建議,或者見面。你永遠不知道誰會願意和你說話,也不知道最終你會學到什麼寶貴的、終身的經驗。

在選擇職業道路上,我一直鼓勵年輕人選擇一個學習過程曲折、能進行真正有效訓練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基礎性的。它可以培養具體的技能,讓你接觸新的行業、挑戰和機會。不要僅僅因爲一份工作看起來有聲望就接受它;接受一份工作,因爲你能從中學到什麼。

新京報:如果今天的你可以回到從前,想對30歲之前的蘇世民說些什麼?

蘇世民:我會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失敗。在我的一生中,我意識到失敗是任何組織或個人最好的老師。當事情出了問題時,如果你能分析並開誠佈公地交談——而不是像許多人那樣隱藏或忽視失敗——這將幫助你改變方向,在未來變得更加成功。年輕的時候很難接受這個教訓,但它是無價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