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腦不接受感官刺激,是無法健全成長的

大腦是人類思維、情緒、學習等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它的功能狀況意味着人的心智完善與否。

大腦活動的最基本過程,就是把從身體各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有效地分析、組合和綜合處理,將所有散亂的信號組成一個完整一致的整體信息,然後再發出指揮肌肉、關節的運動指令,這個過程就是感覺統合。

就像機場航空管理中心,將天氣、跑道、飛機位置、速度等信息綜合考慮,再進行統一安排,這樣才能使飛機起降有序,安全無事故。

在感覺統合能力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大腦纔能有效地進行認知、語言與指揮肌肉關節運動等複雜的活動。

同時,由於每一個認知、語言、運動的過程都離不開感覺統合,因此反過來又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一個有良好感覺環境的孩子,其大腦潛能就能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得以充分開發。

大腦與感覺刺激

1、大腦的穩定需要感覺

感覺是我們從外界獲取信息的必要途徑。

雖然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但它不僅使我們能夠知道外部事物的不同特徵,如顏色、氣味、聲音、光滑和粗糙等,還能使我們知道自己身體所發生的變化,如身體姿態、運動狀態、位置等。

沒有感覺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忍受的,心理學家進行的“感覺剝奪”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當人們處於與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外界的聲音刺激、光刺激、觸覺刺激都被排除。
參加感覺剝奪實驗的人通常只能忍受2、3天,最多的也不過7天。
忍耐達到一定程度後,他們會發生某些異常的心理現象:錯覺、幻覺、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注意渙散、思維遲鈍等。

可見,在日常生活被忽視的感覺是多麼重要,它對維繫大腦的情緒與認知的穩定是十分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的感覺剝奪是不存在的,大腦或多或少都接受着感覺信息的刺激。

當在某種環境中呆久了,因爲感覺適應而又刺激不足時,自然地會去尋求新的感覺刺激,例如在辦公室裏工作太久了,就想要外出旅遊。

但對於自主活動能力非常薄弱的嬰幼兒來說,成人稍一忽視或者過度保護,就喪失了獲得感覺刺激的機會。

所以你會看到那些被過度保護着長大的孩子,會更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2、大腦的發展需要感覺

對於正處於大腦發育關鍵期的嬰幼兒,感覺還有刺激神經細胞發育的重要作用。

孩子的大腦在出生時已具備與成人一樣多的神經細胞,但是,這些細胞的功能還未充分發展,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繫非常之少,很難發揮出良好的整體功能。

在出生後的幾年裏,大腦發育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

嬰兒九個月時,腦重爲成人腦重1/2;
2.5—3歲爲成人腦重的2/3;
4—5歲爲成人腦重的90%;
12歲腦重就接近成人。

大腦的重量並不是因爲神經細胞數量的增多,而是因爲神經細胞間的連接增加,每一個腦細胞伸展出像樹根一樣的側枝與數以千計的神經細胞發生聯繫,側枝越多,建立的聯繫就越廣泛、越豐富,形成的聯絡網也就越廣泛、越龐大。

功能相似的神經細胞組織在一起完成特定的任務,形成特定的神經功能區域,如負責視覺感受的區域、手指運動的區域。

多種區域的複雜聯繫逐漸產生了思維、創造等高級精神活動。

大腦細胞的功能發展和聯繫的形成需要在大量適宜信息的刺激下才能完成:

孩子在玩一塊紅色方形木質的積木時,分別負責顏色視覺、形狀視覺、觸覺及手指的本體感覺等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而發展,細胞間彼此也建立了一種協同聯繫。

嬰兒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不斷地在看、在聽、在聞、在嘗、並不斷地探索、模仿,以致每時每刻都接受着各種新奇的刺激,使得神經細胞突起又不斷地分出側枝、延展。

這樣,信息源源不斷地刻印在腦中,使腦細胞形成緻密複雜的網絡,改變腦的微觀結構和提高整個大腦的功能,爲嬰兒的智能、潛能的開發奠定了寬厚的基礎。

這種發展有一定關鍵期,某一時段的身心成熟程度恰好適合某種行爲的發展,如果在關鍵期內失去發展或學習機會,以後將不易建立該種行爲,甚至終身無法彌補。

3、認知的發展——感覺與運動

正是因爲嬰幼兒的大腦需要多感官的刺激進行發展,所以我們不能通過字面的抽象介紹讓嬰幼兒瞭解各種概念。

比如學習“蘋果”,孩子需要通過自己的操作——摸、咬、聞、嘗等動作來獲得感覺刺激,然後在建立他們心裏所認識的“蘋果”——有着某種特殊味道、氣味、顏色、手感的具體東西。

通過類似的過程,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就會逐步得以充分的發展。

所以家長儘量少給孩子使用掛畫、貼畫、識圖書之類的教孩子學習,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感受”,才能得到更全面的認識。

還有學齡兒童的學習與生活,不應只侷限在書本和課堂,而是應多多實踐、多親身感受,才能更好地將課本知識理解透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