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結京東數科,謝永林加速平安銀行金融科技生態升級

始於平安白條卡,未來大有可爲。

文丨華商韜略 小 新

從高盛與亞馬遜合作推出新的小型企業信貸,到平安銀行與京東數科聯合推出“平安白條卡”,並以此爲起點發揮各自優勢,在新零售、供應鏈等領域共建生態,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從全球金融數字化探索來看,互聯網科技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的強強聯合,似乎纔是金融與科技更大融合的大勢所趨。

2016年底,中國銀行業站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上。

第二產業經濟比重不斷下降,疊加國家金融去槓桿的宏觀調控,大中型企業金融“脫媒”現象加劇,對公貸款漸成借方市場。

銀行抱着大中型企業過日子的時代宣告終結。

可是,當迷茫中的中國銀行業將目光投向大洋彼岸時卻發現:

中國銀行的資產規模早已實現趕超。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摺合爲33萬億美元,而美國銀行業總資產僅爲17萬億美元。

中美金融科技也反差巨大。當國內二維碼支付遍地開花,“全面無卡化”成爲風潮,美國依舊沿襲着籤支票的傳統。

而曾被當作國內銀行業零售轉型第一標杆的富國銀行也因爲虛假賬戶事件陷入風波。美國銀行業的“金字招牌”蒙塵。

美國銀行難道已經不值得我們學習了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當你透過表象,去看中美銀行業所面對的發展環境,會發現美國銀行的裏子依舊強大。

過去十多年,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狂潮,房地產行業的繁榮,大型企業的勃興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大量舉債”支撐了中國銀行業的高歌猛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停滯,政府幾乎不直接向銀行貸款。

而且美國銀行同樣面臨着來自金融科技企業的激烈競爭。

它們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而且活得很好,與其強大的零售業務密不可分。數據顯示,美國大中銀行零售業務營收佔比普遍超過50%。

從美國銀行業的發展經驗來看,中國銀行業“大零售”轉型勢在必行。

從2016年開始,中國銀行業開啓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零售”轉型。

而在這一大批轉型者中,屬平安銀行這批黑馬的表現最爲亮眼:

零售客戶數,從2015年的3176萬戶,增加到了2019年的9709萬戶,增幅超過200%;同期零售客戶資產從6600億,增加到了1.98萬億,增幅也達到了200%。

截至2020年9月末,零售客戶數達到1036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8%;零售客戶資產2.49萬億,較上年末增長25.5%,實現逆勢增長。

尤其是其開創的互聯網獲客方式:通過開放銀行構建低成本、批量化、高效化的互聯網獲客模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16年,是中國銀行零售轉型全面啓動之年,也是分化之年。

未來,這場零售轉型會變得更加激烈和殘酷。麥肯錫預計,截⾄2025年,全球銀⾏業五⼤零售業務10~40%的收⼊將⾯臨威脅,20~60%的利潤將消失。

作爲被金融科技顛覆最徹底的領域之⼀,科技企業將依舊是銀行零售轉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此,平安銀行的應對方式是,啓動全面技術佈局:用科技超越科技。

2016年,就在平安銀行提出“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的發展目標的同時,一場顛覆式的數字化轉型也拉開了序幕。

轉型的第一步是搭建新的領導班子。

在平安工作了25年的新掌門人謝永林,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搞改革。他似乎就是爲了改革,爲了這樣的大場面而生的。

可是,三萬多人的隊伍,三萬多億的資產,在資源緊缺、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既要消化風險,又要轉型發展,這無異於“在螺螄殼裏做道場”。

即便是他,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再難也得變。謝永林清楚地知道科技能改變什麼,“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於科技的顛覆。誰在科技應用上打得更深、更專注,誰就比較容易顛覆。”

技術端,平安集團本身就有將近十萬的研發人員,科研能力非常強。可是科技如何才能和金融聯結起來?具體要怎麼做,一開始他心裏也沒有譜。

摸着石頭過河的謝永林開始招兵買馬。

蔡新發的到來扭轉了局勢。

入職平安之前,蔡新發在美國硅谷從事過13年的IT科技工作,先後在eBay、攜程等大型互聯網公司擔任過要職。

他的到來真正將純互聯網思維、領先IT科技和金融應用融會貫通,解決了平安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個難題。

更重要的是,他跳脫出一般金融行業的視野,引入了近300位大數據、人工智能專家,讓平安銀行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

緊接着,越來越多頂級人才加入隊伍,其中包括“防守大將”張慎。

來平安之前,他就職於美國運通公司,在零售風險管理和大數據建模方面具有20年深厚造詣。

在他的主導下,平安銀行有效地改進了風控系統,尤其是“SAFE”反欺詐系統。此外,他還陸續從國外招納了二三十位風險和大數據頂級人才。

在二人幫助下,謝永林爲零售整合打造了一支超過2500人的專屬IT團隊。

隊伍拉起來,謝永林變革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一定要快,不惜人力物力也要變。

平安銀行員工至今對謝永林使命必達的那股“狠勁兒”記憶猶新。

2016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有三大APP——口袋銀行、信用卡、橙子銀行,三方各自爲戰。

謝永林上任後,拍板將三個APP合併,並立馬行動,在2017年春節啓動了一場“百日大戰”。

500專職產品經理和3500技術人員不分晝夜,春節加班加點快速迭代,最終在100天內衝刺完成產品改造工作。從此,口袋銀行APP成爲平安銀行的統一客戶平臺。

在技術投入上,謝永林也是從不含糊。爲了自主研發行業首創的電子交易平臺——“領航”平臺,謝永林從業界引進了大批高端人才,整個研發過程前後耗資十幾億元。

當然,回報同樣不菲。“領航”平臺,帶給了平安銀行四大核心能力。

謝永林將其總結爲“三最一實時”:

  • 1、數據庫最全。系統單日處理市場行情2300萬條,市場平均月3萬條,是市場的700倍;
  • 2、定價能力最強。系統單日報價24000筆,市場平均2000筆,是市場12倍;
  • 3、處理速度最快。系統是2毫秒,市場平均4秒,相差2000倍;
  • 4、交易實時風控能力。平安銀行和市場都是T+1,區別在於平安銀行是1分鐘,而市場是1天。

經過4年不懈努力,平安銀行的科技引領初見成效,“四個一”工程相繼落地:一套互聯網發展機制;一個紮實的知識庫基礎;一個智能營銷平臺;一個智能風險中臺。

受益於科技賦能,平安銀行員工人均管理資產和人均創收能力也獲得持續提升。

2016-2018年,平安銀行人均總資產和人均營業收入的複合增速分別爲16.73%和12.28%,國股行中位列第一。

近日,平安銀行科技佈局再下一城。

10月21日,平安銀行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簡稱“京東數科”)在北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聯合推出了“平安銀行京東白條聯名信用卡”(簡稱“平安白條卡”)。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總裁、戰略發展部負責人李躍,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俞如忠,以及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數科副總裁許凌、楊輝、李波等出席了當日的簽約儀式及新品發佈。

這張卡,對於平安銀行和京東數科,有着非凡的意義。

以這張卡爲起點,雙方正式從“對手”變爲生態夥伴,將在金融科技、生態探索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此次合作主要有三大升級。

第一,從“傳統引流”升級爲“場景經營”。

“平安白條卡”徹底顛覆了一般信用卡藉助第三方機構進行引流的傳統模式。

以目前的白條2.0爲例,其它銀行的“小白卡”只是藉助京東場景引流白條客戶辦理信用卡,白條與信用卡相互獨立,僅起引流作用。

京東數科甚至直接將這張卡稱之爲白條的3.0階段。

京東數科集團副總裁、金融科技羣組總裁許凌表示,“平安白條卡,我們稱之爲白條的3.0階段,實現了科技+賬戶+金融+用戶+品牌5個元素的聯結。”

第二,從“傳統競合”升級爲“共建生態”。

過去幾年,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企業已經成爲銀行零售轉型最大的“對手”。此次合作意味着,雙方從對手變爲“共建生態”的合作伙伴。

第三,從“傳統商業”升級爲“共助實體”。

這次合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實現雙方在商業意義上的成功,更關鍵的在於要結合雙方各自的特色,探索服務實體的新路徑。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俞如忠則認爲,這場合作本質上是圍繞場景打造更好生態,“打破傳統束縛,共同打造一張年輕人更加喜歡,具有互聯網時代敏捷性的產品”。

事實上,在此之前,京東數科曾與多家金融機構展開過合作,但合作只停留在京東數科的單方向技術賦能和引流上。像這樣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還是頭一遭。

平安銀行與普通銀行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平安銀行的技術實力之外,當被記者問到平安銀行與京東數科爲什麼選擇了彼此時,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的回答一針見血:“因爲我們都是強者,強者喜歡強者。”

從全球金融數字化探索來看,互聯網科技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的強強聯合,似乎也是金融與科技更大融合的大勢所趨。

比如,前不久高盛就與亞馬遜合作推出了新的小型企業信貸。首次讓金融機構,爲其平臺上的數十萬賣家提供貸款決策服務。

當然,強者喜歡強者也要有一些大前提,比如,目標要一致,脾氣要合得來,更重要的是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從經營目標來看,平安銀行與京東數科是一致的:即助力金融與實體產業實現更好的連接,最終賦能實體經濟。

過去的實踐也證明了大家的確合得來,而且有相當的“感情基礎”。

在此之前,平安銀行和京東數科就一直保持着長期穩定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已在支付業務、資管業務、消費金融、信用卡科技及鉬媒業務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

以支付業務爲例,在京東商城生鮮品類合作中,活動期間日均訂單環比提升500%,同比提升300%,大幅度提升了平安卡用戶在京東場景的活躍度。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產生“1+1>2”的效果,纔有長期戰略合作的價值和意義。

從技術層面看,兩家企業都有着卓越的數字科技技術,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平安銀行的AI智能審批、“SAFE”反欺詐系統等一系列技術實踐主要應用於零售業務場景,也就是更偏向於C端。

而京東數科的技術實踐主要集中在B端,比如軟件平臺基礎設施、科技建模平臺、聯合建模等。

從技術層面來看,雙方通過技術碰撞,有望帶來新的合作模式、提升雙方的組織能力。

就金融層面來看,京東數科不屬於金融控股公司,而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銀行,具備上市銀行中最爲強大的綜合金融優勢。

平安銀行具備賬戶能力和資產能力,京東數科具備生態資源和投資額度;平安銀行在科技的引領下,擁有一站式金融服務能力,而京東擁有高質量場景和客戶,領先的科技能力。兩者恰好形成互補。

對於雙方合作的展望,京東數字科技集團CEO陳生強表示:“金融機構是我們的合夥人,我們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爲了能夠讓合夥人獲得持續的增長能力和增長結果。”

當然,雙方的合作與優勢互補並不只停留在業務層面。謝永林表示:“以這場發佈會爲起點,雙方將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在新零售、供應鏈等領域共建生態。”

作爲平安集團金融版圖中的關鍵一環,平安銀行的零售戰略和數字化轉型從一開始就是爲平安集團的“金融+生態”戰略目標服務的。

平安集團將“金融+生態”的發展歷程總結爲“三部曲”,即“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

從2008~2018年,平安十年裏在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安全等五大核心技術上投入超500億元。計劃未來十年至少再投入1000億元。

技術創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向“金融+生態”戰略的抓手。

按照平安集團的規劃,通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是“科技賦能金融”,即用科技強化主營業務,強化核心競爭力。平安銀行的技術賦能便是最好的案例。

第二步是“科技賦能生態”,即用科技去搭建生態,搭建的生態圍繞人的衣食住行醫等場景,通過生態融入到社會,融入到客戶當中。

目前,平安已經藉助科技能力搭建起“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

第三步是“生態賦能金融”,即通過生態建設來反哺金融業務。

過去的金融模式是先賣產品再做服務,而平安則是先提供服務再提供產品,通過生態搭建從各大生活場景出發,不斷推出創新服務,帶動相關流量、數據和客戶等,進而形成更大的“金融+生態”能力。

以汽車之家爲例,汽車生態中,線上的汽車之家與線下4萬家4S店連接起來,再將平安集團的金融導入進去,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賣信用卡、賣汽車保險、賣個人汽車租賃等模式,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態化的服務方式的轉變和嘗試。

對於平安自身而言,“金融+生態”建設意味着子公司間客戶交叉滲透程度不斷提高,客均合同數穩步增加,客戶價值逐年提升。

2019年末,平安集團核心金融公司之間個人客戶遷徙達到3,748萬人,平安個人客戶突破2億人,客均合同數達到2.64個。

而平安銀行作爲核心金融子公司貫穿始終,在“金融+生態”佈局中扮演的是排頭兵的角色。

從“科技賦能金融”來看,平安集團將資金、技術等大部分資源向平安銀行開放,並高度傾斜,如此纔有了平安銀行在短短4年時間裏科技成果的遍地開花。

從“科技賦能生態”來看,在“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中,以平安銀行爲首的金融服務是核心的存在。而且,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新一貸和汽融貸三大核心產品也是連接五大生態圈的服務紐帶。

從“生態賦能金融”來看,其最終目的是通過生態建設來反哺金融業務,即通過生態建設來爲平安銀行持續進行客戶牽引。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約40%的新增客戶來自平安集團的五大生態圈。

“金融+生態”戰略是一個長期的、協同作戰的過程。而京東數科這種級別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無疑將極大促進平安集團“金融+生態”建設。

從全球金融數字化探索來看,互聯網科技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的強強聯合,似乎也是金融與科技更大融合的大勢所趨。

京東數科的加入或許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巨頭加入平安的這場金融生態探索。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