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凸河镇旁如村坝东组、冗庄组村民整体搬迁,猴场镇坪上村伍家寨组、姚家坝组、下坝达组整体搬迁,火石关村大麻地组、铁叉湾组整体搬迁……在脱贫攻坚战中,紫云自治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石山区、深山区的贫困群众告别了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远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搬进城镇 建好社区家园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松山街道办城南社区的吴胜琴印象深刻,猴场镇茶山村老屋,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觉都睡不安宁。虽然公路修到寨子了,但距离集镇较远,买办东西很不方便,就近找活路赚钱更难。为让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村民摆脱贫困,紫云坚持以中央、省、市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认真执行新时期易地扶贫“县抓落实”工作制度,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推进“五个体系”建设,攻克坚中之坚,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780户20210人,搬迁群众涉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并于去年6月完成全部搬迁工作,为紫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城南社区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村寨,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何管理好、服务好、引导好搬迁群众?  2017年,紫云率先在猫营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龙井社区,在板当镇青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圆梦社区,让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大家庭,以标准化社区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目标,引导群众改变陋习、拓展思维,提高自立、自强的生活生产能力和水平。

百惠社区

“要想搬迁户‘搬得放心、搬来后稳得住心、住下了安全放心’我们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龙井社区党支部书记熊纪青如是说。  随后,紫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先后成立了百惠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为确保每一名搬迁群众都纳入有效管理,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党小组、片区长、楼栋长、联络员等,对搬迁群众实现网格化管理,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分解疑惑,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脱贫坚强堡垒。  为服务好搬迁群众,紫云在新成立的社区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结合各自实情和“一架构三清单”工作内容,发挥好服务窗口的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携手搬迁群众建设好新家园。

配齐设施 扎好幸福根基

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新居后,孩子上学、生病就医、生活购物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完善基层配套服务是关键。在云岭街道办,为不断加强城东社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综合服务等配套设施,新建成一所小学、一所卫生院、一所幼儿园、一个农贸市场、一个生活超市等,切实把学校、医院建在家门口,把政策、关爱送到家门口。  “去年,紫云投入1900万元,在城东社区建成了云岭街道卫生院,于今年7月开始运行,接收就诊病人。目前,该院共有医务人员13人,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仍在陆续配齐中。”该院院长韦江如是说。

云岭街道卫生院

城东社区新建农贸市场,已于今年6月陆续有商户进驻营业。目前,社区正在对商品租用、经营管理、诚信制度等进行完善。  在猫营镇龙井社区,已开设的平价超市、五金店、干洗店、餐馆、家政、美容美发、蔬菜店等便民服务店38家,为社区群众提供了生活方便的同时,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紫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近改扩建学校3所,解决4635名搬迁学子的就近就学问题。全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置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87.27%。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完成建设图书室6个、城东社区和城南社区的路径健身器材的投放、城南社区乡愁馆建设。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扎牢幸福根基。紫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6个社区居委会,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了社区事有人管、工作有人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就近纳入安置点所在地村委会统一管理的有4个,新设立的云岭街道已获省政府批复、县人民政府人员编制下发,目前,已正常运转。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警务室(站),搬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就业扶贫 稳增收助脱贫

要让搬迁群众有稳定的收入,开展就业扶贫很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猫营镇龙井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上就有了科学的规划,选择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在工业园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为搬迁群众在工业园区就业提供了方便。  据了解,龙井社区共搬迁入住908户3511人,其中,有30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工业园区的石材加工厂、鞋厂、服装厂上班,另外,社区公益性岗位35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1批次2581人,实现了每户不低于一人就业的目标。

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

为大力开展就业扶贫,松山街道办城南社区先后引进佳宏鞋业有限公司、紫云黔艺手工艺品厂农民专业合作社、紫云苗岭山花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紫云鑫宇航制衣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社区扶贫楼,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车间里增收,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没想到这些老手艺,如今成了营生的活计。”自幼跟着母亲学习刺绣的罗根妹,技术熟练,产品精美,计件薪酬,她最多时一天能赚150元。  刚搬到城南社区时,罗根妹一度还为今后的日子担忧,为照顾孩子上学,她不能去远处打工,全家的开支全靠在省外打工的丈夫支撑,压力比较大。现在,罗根妹所有的担忧都没有了,在家门口就业,赚钱照顾孩子两不误,她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今年5月,云岭街道办城东社区成立了劳务公司,负责搬迁群众的就业调查统计和对接协调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城东社区

城东社区劳务公司负责人唐扬和告诉记者,城东社区现有劳动力4286人,已就业人数4100人,其中省外就业人数1967人,省内县外就业人数205人,县内就业人数1928人。县内就业部分主要在县里发展的蔬菜基地、林下经济发展基地以及扶贫车间等。劳务公司成立以来,对接联系500人就业。  在城东社区,同样建有就业楼。近日,记者在城东社区就业楼扶贫车间里看到,数十人正在加工生产“田园工薪族”劳动服。该扶贫车间是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城东社区,于今年5月7日开工生产,每天有固定工人30人,她们都是搬迁入住城东社区的居民。  近年来,紫云结合“五个一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科学统筹,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劳务输出一批、就地就近解决一批、发展产业解决一批、就业援岗解决一批等,实现搬迁群众“一户一就业”的目标,让搬迁群众通过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来源:安顺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