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缺愛的女孩,一顆糖就能被人哄走!

作者 | 朗讀君

來源 | 朗讀君(ID: langdu120

“你到底愛不愛我?我們會在一起多久?”

小云總是在深夜一次次問着男友這樣的問題。

她的男友只能用甜蜜的情話來向她證明他的“愛”。

可即使男友很堅定地給了承諾,安撫的作用只能持續幾個小時。

一天不到的時間,小云又會開始焦慮:

“他是不是在敷衍我,爲什麼還是不主動找我?”

她的內心就像破了一個口子的水袋,總是渴望被愛卻不懂怎麼愛人。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拒絕她的需要,忽略她的感受,也特別捨不得給她花錢。

在她生日時,男友送了她一朵玫瑰花,她就堅定不移地和他在一起。

因爲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所以別人給她一點愛的時候就攥得死死的,別人要走時,也抱得緊緊的。

每天都活在“他到底愛不愛我”、“他會愛我多久”的焦慮和自我消耗中。

沒有人讓她感受過被愛,也沒有人教她如何愛人,這樣長大的女孩,又何止小云一個。

缺愛的女孩,一顆糖就能被人哄走。

缺愛的女孩,自帶“吸渣體質”

“你的父母愛你嗎?”

“我不知道。他們也許不是不愛我,只是我感受不到。”

在琪琪的記憶裏,她的童年,父母是沒有參與的。

童年的她,只有奶奶陪伴着她長大。

一個人去奶奶家對面的菜地裏撿蔥花;

一個人把好看的石頭埋到土地裏,對石頭許願;

一個人裹上窗紗假裝自己是仙女;

她把爸爸給她的零花錢都給表姐買好喫的,她心底渴望能有個人陪她,用幾近卑微的姿態去討好她的表姐們。

由於從小缺愛,她對陌生人攻擊性很強,敏感多疑,她無法分辨到底誰是真心待她誰又是騙她。

所以她一遍遍試探、作、鬧,以此來滿足童年缺失的愛。

無數遍惡語相加來確定別人是否是真的愛她。

她內心渴望但又害怕親密關係,很難展開一段戀愛,即使談了戀愛,也會患得患失。

時常認爲真實的自己不會被對方喜歡,不會被接受,也不會有人真的愛她。

因爲太渴望被別人喜歡,所以會不自覺地去迎合別人。

不懂得拒絕,總是委屈求全,忽視自己的需求,不敢說重話,也不敢在別人面前生氣。

對方對自己好一些就覺得很惶恐,覺得自己配不上。

她容易在愛裏變得卑微,因爲太害怕失去,於是不斷地放低自己。

總是想着怎麼扮演一個懂事,善解人意的戀人;

不敢誠實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越是這樣越得不到對方的重視和珍惜,最終變成典型的“吸渣體質”。

缺愛的女孩容易愛上兩種人:

一是溫和善良對自己無條件付出包容的男人。

二是有問題的壞男人,心理學上說是渴望對父親的改造。

即使明知道不適合,遍體鱗傷,依然不願意放棄爛掉的關係。

一邊狂熱地熱愛生與美好,一邊主動擁抱黑暗與疼痛。

琪琪的成長環境中,她的父母缺失了對兒童自然天性的珍視與愛護,也缺失了對人生起伏的理解與支持。

就好像是心裏面有個大洞,從來沒有人填滿過,一直都是空空的。

得不到愛就更加愛

無止境討好別人

有一種母親控制慾極強,怨念深,在公開場合也會數落、批駁甚至打罵孩子。

因爲她們沒有得到來自丈夫的關心和愛護,內心的怨氣通常會發泄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自卑又敏感的性格。

更爲可怕的是,她們通常把“你就是媽媽的全部希望”這種話掛在嘴邊。

寬容慈悲早已消磨殆盡,他們還指責孩子自私。

這種無形的壓力更會讓孩子感覺喘不過氣,更爲沉悶和抑鬱。

月月就是這麼一個倒黴的孩子。

媽媽經常對月月說的一句話就是:要不是因爲你,我早離婚了……

這讓年幼的月月覺得,這個家所有的不幸都是她一手造成。

她的媽媽和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告訴她:

“你要爭氣,以後好好孝順你媽媽,她不容易。”

在剛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月月還會鄭重其事地點頭,因爲她也覺得媽媽很辛苦。

但聽的次數多了,這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

“你要給你媽媽長長臉,讓那些看你們笑話的人後悔。”

好像她的存在就只是給媽媽長臉,成爲了媽媽打臉周圍人的工具。

這讓她很憤怒,可這種憤怒她又無法表達,因爲她一旦表達了就可能被說成:“不孝順、沒良心、白眼狼”,所以只能把這種憤怒壓在心裏。

時間久了,她覺得除了給媽媽長臉,自己的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她極端渴望親情,當造成月月缺愛的父母對月月給予一點關愛時,她就會十分感動,然後馬上改變自己的想法。

當她知道父母有不容易的遭遇時,立馬變成同情和原諒,會覺得自己太幼稚。

她受到傷害時,會給自己找許多理由去理解和包容父母的過錯。

“不管怎樣,她至少給了我生命”

“無論如何,她至少沒缺我喫喝,把我養到大也很辛苦”

從小被最親近的家人嚴厲地管教,卻聽不到鼓勵與肯定的話語。

更從來沒有人溫柔地告訴月月:

你很好,你值得被愛,你不應該被傷害。

長大後,她像孩子一樣特別渴望人的誇讚;朋友圈發很多動態,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評論和點贊。

這就導致月月在戀愛當中非常自卑,她非常害怕,害怕對方會不喜歡她。

她時刻提醒自己:

“一旦對方不喜歡她了,她就沒有價值了,她需要肯定。”

她不斷地討好着男友,討好着她周圍的人,她以爲只要不斷地討好他們,她就能夠擁有他們的喜歡。

別人給顆糖,她就覺得這是愛。

所有正常的付出,都把它看得很珍貴。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都在無時無刻同父母家庭留下的畸形烙印做鬥爭。

再難也要學會愛自己

缺愛環境長大的女孩子,缺少的已經不是某一份愛意,而是與正常人交流的能力。

她們在對“愛”的渴求中沉浮,卻忘記了只有先愛自己才能遇到真的愛。

而“愛自己”纔是最難能可貴的能力啊。

塞林格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寫道:

“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最明顯的一點是,缺愛的女孩子她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很難能獨立內心。

她們不喜歡撒嬌,不會賣萌,好像總是很懂事,不需要家人多操一份心,什麼事情都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其實她們內心渴望被縱容,被寵愛,希望自己也能夠輕易地說出俏皮話,簡單快樂,恣意明亮。

大多數的她們對大人的決定沒有反對權,必須執行,不能違逆。

不可以耍小脾氣,不可以說不喜歡,永遠都是父母口中懂事的小孩。

但她們的父母不知道,她有她的想法,她想要被傾聽,想要被尊重。

白日裏挨的打,受的委屈,變成深夜裏默默的眼淚、打溼的枕巾以及蜷縮的身體。

她們真懂事,可是,她們一點也不想懂事。

她們想要被呵護,被寵愛。

可以使小性子說不,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懷裏撒嬌。

而不是在家中,站在一旁,像一個過客,笑着搖搖頭說:

不用了,我很好,一點也不難過。

她們羨慕同學有恩愛、開明的父母,每一次同學們眼睛裏的光芒,都照得她很自卑。

她們羨慕那些在愛裏長大的小孩,他們都沐浴着陽光,喜怒哀罵都那樣飛揚。

她們覺得自己很灰暗,配不上任何人的喜歡。

真想回到從前的無數個偷偷哭泣的夜晚,對她們說:

你要靜候,充滿耐心,等到自己有能力獨立的那一天,生活是如此的廣闊而自由, 你再不是那個獨自哭泣的小女孩,你會成長爲一個內心堅韌的人。

過去已經不能更改,活在當下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1.接納自己,意識到自己缺愛的事實,過去是不可逆轉的;

2.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只有自信纔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3.儘可能克服自己的情緒化,敏感;

4.讓自己成爲自己生活的重心,堅強獨立,有寄託,有目標;

5.培養愛好,讓自己擁有足夠多的使自己快樂的源泉;

6.愛人時不要太用力,愛人先愛己。

童年的缺愛很不幸,不幸的萬幸是,童年時光總會過去。

今生的幸福猶可追,得不到肯定也沒關係,餘生漫長,誰不是負傷前行,但每一個明天都是嶄新的,願你能早日找到、或者蛻變成那道光。

心疼自己,擁抱自己,這世界其實可以很亮。

我們的文化使我們的父母不懂得去表達愛。

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父母內心有恐懼,擔心給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會變壞;

擔心給孩子自由,孩子就會上天入地,對孩子的不信任,無意識地想要控制孩子,要把孩子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樣家庭的孩子,很悲哀地說他們從來不知道當孩子的幸福在哪裏。

不知道什麼是家庭的溫暖,只是不斷地被告知你要快點長大、懂事。

這是兩個時代差異,兩代人的孤獨。

或許多幾位鼓勵、包容的父母,世界上就能少一些稀裏糊塗被哄走的傻姑娘,也能少一些在腐爛的親密關係裏隱忍的受害者。

至少,留給孩子一個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信自己可以有光明的未來,相信自己值得被無條件地愛、被如珠如寶地珍視,被平等地尊重。

最後,文章底部點亮“在看”,並且“分享”給更多人,讓孩子從原生家庭裏學會愛, 別讓孩子半生陷入泥沼,替父母買單那個昂貴的教訓。

作者朗讀君,來源:朗讀君(ID:langdu120),每日分享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學習資料和家長教育心得。轉載請聯繫微信號(zsy_5387)。

注: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點擊☞ 媽媽被女兒猛踹6腳,全程沉默: 孩子,你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