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乱世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才能的人,但其中很多人的德行却不过关,按理来说,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是德才兼备才行,不过在这样的乱世时,各方势力为了赢得胜利,一般都求贤若渴,所以都"唯才是举",曹操便因此发布过《求贤令》,宣布只有有才能,他就会委以重任。

这是在特殊时期的要求,到了和平年代时,人才辈出,统治者就改变了唯才是举的观念,他还会要求,必须要有德行,只有才行俱备之人才会被录取,但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权力一手遮天的环境下,能够在名利面前保持廉洁且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每一个落败的朝代,灭亡的原因之一都是官员的腐败。

大多数皇帝都是由皇家出生,从小就呆在丰衣足食的宫中,不知民生疾苦,只能通过由官员呈上来的奏折察看情况,但是很多时候官员都会串通起来,并没有将真实情况禀告给皇帝,所以很多皇帝都会在民间安排眼线来了解情况。

出身于布衣的朱元璋,他深知官场的黑暗与险恶,所以自从他上位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整治官员腐败的风气,只要发现贪污的官员就绝不放过,还为此制定了专门相应的政策,在治理期间他一共杀了五万贪官,可是即便他一生都致力于此,最终却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后来的雍正帝只用了三个招数,却得到了良好效果。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就出身于布衣家庭,祖上曾经遭受过朝廷官员的剥削,所以他深知百姓疾苦,对于元末官员的政治乱象深恶痛绝,因此他一上位,就开始着手改变这种历代以来的风气。

为了让官员不再贪污,他做出了十分严格的决策,不仅将贪污作为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处置,而且是只要贪满六十两就会受到处罚,有时候朱元璋还会个人情绪占上风,并不按照自己设置的刑律来处置,而是直接判死刑,他也希望用这种方法来震慑其他官员,让他们知道贪污腐败的后果。

朱元璋执政时期做出的反腐决策,已经非常严格,他不怕触及贵族阶层的利益,这种强力度的惩罚措施确实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他在位31年共杀了五万贪官,但是即使如此,贪官还是前仆后继的出现,让他十分苦恼。

不过朱元璋处理了这么久都没有解决好的事情,雍正帝却取得了好的效果,他也是一位充满志向抱负、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他之前是康熙皇帝,一开始的康熙也大有作为,但是老了以后却倦怠了,导致贪官越来越多,国家交给雍正时,国库里竟然只有八百万银两了。

所以雍正帝登基以后,采取了从严政策,他赏赐作风廉洁有建树的官员,同时也惩罚浑水摸鱼的贪官,面对严重的贪污问题,他出了三个政策来改变这种局面。第一点就是贪官被发现需要连坐家人。

他认为贪官是一个都不能放过,而且不能只有他自己受惩罚,必须要全家一起受罚,因为一个官员贪污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其亲属最起码略知一二,甚至有可能是同伙,所以要一起惩罚。

第二点就是要做抄家处理,因为有的官员并不怕死,他贪污是为了多留点钱给自己的家族和子孙后代,所以就要断了他的念想,因此一旦发现情节严重,就会抄家,这样的话很多官员就会顾忌家中不敢贪污,而且抄家来的财富还能充实国库,一举两得。

最后一点便是让所有官员看行刑现场,起到震慑作用,也就是"杀鸡儆猴"。雍正帝的这些做法严厉冷酷,有效地改善了官员贪污情况,使得国家国库变得充实,可以说是扭转了康熙帝留下来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