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把孩子教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也因为这一点,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有着一定的要求,他们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去成长、去实践。

可在这“自以为是”的亲情背后,却是一场看不见的情感勒索。

01 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最近发现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你认为老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是什么?

面对提问,大家纷纷吐槽,但多数讨论都聚焦在回忆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以及批判父母教育方式的种种问题,却少有人关心这种教育和相处方式的源头。

父母对孩子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真正原因是源自控制欲。

在控制欲强的人的心里,从来都没有沟通这种概念,他们认为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习惯性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关于孩子的一切,必须按照自己规划的方向走。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他们控制孩子的人生,要求孩子必须活成自己期待中的样子。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或许他们以为自己是为孩子好,但他们根本想不到,这样的行为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02 情感勒索会让人倍感威胁

中国式家庭中,父母总是希望子女能对自己百依百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去成长。

如果孩子有所忤逆,父母就会认为这个孩子不听话,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认为孩子要摆脱自己。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为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

这种“勒索”会让孩子倍感威胁,每一次反抗都会因父母的说教产生深深的罪恶感和自责,而这种压力会让他们喘不过气,直到陷入被控制的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大概有两种人格:

第一种就是“逆来顺受”,子女没有任何自主性,即便成年也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的木偶人。

第二种就是“阳奉阴违”,子女为了不遭受控制,表面顺从父母,实际的行为和父母的观点背道而驰。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没办法变得更好,即便是成年,童年的伤害也会挥之不去的影响着他。

03 比爱更重要的是理解

或许在父母的眼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无论是威胁还是亲情,当父母把付出或要求摆上台面的时候,就已经让孩子陷入勒索之中。

父母用爱困住孩子,令他们动弹不得,只能以“顺”为“孝”,回报父母的恩情。

这种“亲情界线”在家庭里尤为复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小家里成长,所以父母很大程度上会忘记与孩子之间的界线。

父母总会习惯性的干涉孩子的个人生活,即便这些事可能与他们并无关系,他们也会默认子女是他们的一部分。

久而久之似乎所有的家庭都忘却了重要的一点:比爱更重要的是理解。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路,父母过多的牵绊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真正的爱,是帮助他成就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将他捆绑成自己的奴隶。

对孩子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让孩子大胆做自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