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原名衛鞅,從小就喜歡刑名法律,因爲衛國微弱,展示不了他的才能,便投到魏國相國公叔痤(讀爲cuó)門下。公叔痤知他有大才,便任命他擔任中庶子(謀臣,相國的侍從,相當於副軍師)。後來向大王推薦,魏國大王只是不作聲。公孫痤垂淚說:“我就要死了。中庶子衛鞅,雖然年輕,卻是當世奇才。如大王不用,必須馬上殺他。否則被敵國所用,大王將來要後悔。”

魏王不語,出門說:“相國真是老了。區區一個衛鞅有什麼作爲呢?臨老昏聵,確實要死了。”公叔痤喚來衛鞅說“我向大王推薦你,他不聽;要他殺你,他也不言。你還是快逃走,免得有禍。”衛鞅笑道:“大王不聽您的話用我,又怎能聽您的話來殺我呢?”

公孫痤推薦衛鞅

魏國的西面秦國,與魏國是死敵。當時秦孝公下令招賢,衛鞅便到秦國,警監給他引薦秦孝公,問治國之道。衛鞅舉了一些有德之君比如伏羲、神農、堯、舜,還沒有聽完,秦孝公睡着了。第二天,景監對秦孝公說:“衛鞅是在看大王想不想施行德望君道,他說五天後再見您。

五天後,兩人相見。衛鞅又舉例成湯得天下、武王伐天下。秦孝公不樂,拂袖出門。警監責怪衛鞅,衛鞅笑道:“我不知道大王的意圖,才故意如此。現在我以知道,請您爲我進言,五日後,我將一展抱負。”景監只得答應。

又過五天,景監向秦孝公進言,說衛鞅有帝、王、霸三術,願意向您陳述。秦孝公聽到“霸術”二字,正中其懷,急忙召衛鞅。

衛鞅爲何如此做呢?帝王有帝王心術,謀臣有謀臣審勢。高級謀臣往往“明主不暗投”,所謂“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就是謀臣審勢。沒有遇到明主之前,不會把自己的技藝白白奉獻。商場上你對人忠誠,誰又對你忠誠呢?

衛鞅(也叫商鞅)本人

問道:“請問施行霸道,需要怎麼做?”

回答:“琴瑟不調,必須改弦更張;朝政不改革,絕對不能治國。老百姓只圖安寧,因循守舊,難於改良。必須像管仲一樣,內政法度嚴明,軍紀整肅有方。”

問道:“你既然有霸道之術,寡人可以將國家都交給你。秦國現狀,你準備如何入手?”

回答:“先富國,再強兵。先富國,必須讓老百姓努力耕田,多產創收,才能繳納稅賦,國家纔有財力。再強兵,對立功的兵士給予重賞,就會有更多的兵士勇猛好戰。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兵士,必須讓他們知道法度森嚴,心裏有敬畏。而我們要做到賞罰必信,政令必行。到那時,國富兵強,再行征伐。”

問道:“嗯,這些寡人能辦到。還有沒有其它?”

回答:“要想富強,首先要有人去施行。有了人,卻不專心去做,這樣不行。就算做了,卻很容易被其他人蠱惑,從而動搖。這樣更不行。我建議大王深思熟慮三天,確實想要這麼做,我才能吐出全部計劃。”

衛鞅見秦孝公

又是三天!衛鞅爲何要這麼做呢?秦孝公已經心癢難搔,可是衛鞅還要吊胃口。難道他不怕秦孝公一氣之下不用他了?

常言說,越珍貴的物件,越不輕易示人。衛鞅的做法,主要觀察秦孝公是不是明主?是不是下定決心一定要變法?是不是今日說用你明日就變卦的昏君?不看清楚,衛鞅絕不可能把珍貴的物件拿出來。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果然,三天後秦孝公親在來請,言辭深切。衛鞅這才仔仔細細敘述秦國朝政應該如何更張、如何調整、從哪裏入手。兩人你問我答,竟然連續三天三夜。秦孝公和衛鞅,都沒有睡覺的意思。第四天,發佈命令,任命衛鞅爲左庶長(相當於丞相),並曉諭羣臣:“今後國政,先給左庶長彙報。有違抗者,與叛賊一樣問罪!”衆大臣都惴惴不安。

衛鞅定下變法的法令,怕老百姓民不信,便取來三米長的粗木一根,立於咸陽市的南門,命令道:“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賜十兩黃金。”老百姓多,卻都懷疑,無人敢動。衛鞅說:“嫌少嗎?加五十兩黃金。”

有一個壯小夥子出來說:“秦國法律從來都沒有賞賜,也罷,我來試一試。”便扛起木頭奔向北門,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衛鞅已經在北門等候,登時取五十兩黃金賞賜給他,說:“國家推行法令,我們不失信於民。”親眼看到此事的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霎時間全國都知道了。

市場搬木推行新法

史載衛鞅變法的內容,登錄於下:

定都。秦地最勝,無如咸陽,被山帶河,金城千里,今當遷都咸陽,永定王業;

建縣。凡境內村鎮,悉併爲縣,每縣設令、丞各一人,督行新法,不職者,輕重議罪;

闢土。凡郊外曠土,非車馬必由之途及田間阡陌,責令附近居民開墾成田,俟成熟之後,計

步爲畝,照常輸租。六尺爲一步,二百四十步爲一畝。步過六尺爲欺,沒田入官;

定賦,凡賦稅悉照畝起科,不用井田什一之制,凡田皆屬於官,百姓不得私尺寸;

本富。男耕女織,粟帛多者,謂之良民,免其一家之役;惰而貧者,沒爲官家奴僕,棄灰於道,以惰農論;工商則重徵之。民有二男,即令分異,各出丁錢。不分異者,一人出兩課;

勸戰。官爵以軍功爲敘,能斬一敵首,即賞爵一級,退一步者即斬,功多者受上爵,車服任其華美不禁,無功者雖富室,止許布褐乘犢,宗室以軍功多寡爲親疏,戰而無功,削其屬籍,比於庶民,凡有私下爭鬥者,不論曲直,並皆處斬;

禁奸。五家爲保,十家相連,互相覺察,一家有過,九家同舉。不舉者,十家連坐,俱腰斬。能首奸者,與克敵同賞,告一奸,得爵一級。私匿罪人者,與罪人同。客舍宿人,務取文憑辨驗,無驗者不許容留,凡民一人有罪,並其室家沒官;

重令。政令既出,不問貴賤,一體遵行,有不遵者,戮以徇。

衛鞅發令

衛鞅治國,道不拾遺,國無盜賊,倉稟充足,勇於公戰,而不敢私鬥。秦國方纔富強,天下莫比。

公司董事長,就好比秦孝公。秦孝公要使秦國富強,就必須要變法;董事長要使公司賺大錢就必須要改革。秦孝公有衛鞅,也能用衛鞅,而且一直用到死。那麼董事長有誰呢?是否發現了傑出的人才,能夠信任,一直到死呢?

這就是衛鞅(功勞大封了商地給他,世人也叫他商鞅),用什麼方法打動了秦孝公,從而君臣相和,實現了雙方共贏的故事。身爲公司的董事長,或者老闆,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