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在講過《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武器後,根據四大名著的順序,我們本期要講的便是……講道理嘛,不管是四大奇書中的《金瓶梅》還是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都和我們這個公衆號的主題有點偏差,所以就另外挑了筆者個人比較喜歡的《說岳全傳》。

說起《說岳全傳》,雖然這本書在知名度和文筆方面,都要劣於四大名著,但是憑藉作爲主人公之一的民族英雄岳飛的赫赫威名,以及作者衆多極爲生草的整活,讓《說岳全傳》這本書堪稱是名場景滿滿。而這其中最精彩的名場面,那自然就要數全書的高潮——“八錘大鬧朱仙鎮”。

▲《說岳全傳》中的八大錘

所謂“八大錘”,即嚴成方、岳雲、狄雷和何元慶四位使用雙錘的年輕將領。當然了,雖說都是雙錘,但是這錘和錘還是不一樣的,比如嚴成方使用的就是“擂鼓甕金錘”,岳雲使用的則是“八棱梅花亮銀錘”,何元慶用的則是“青銅倭瓜錘”,最後狄雷用的則是“鑌鐵亞油錘”。故而這四猛八大錘也有“金銀銅鐵”之說。不過由於《說岳全傳》本身版本衆多,因而在很多版本中,同一人物使用的錘也有不同,比如有些版本中嶽雲使用的纔是“擂鼓甕金錘”,這就使得這“金銀銅鐵”的順序,也有了很多的不同。

不過這裏可能就有人要說了,不就都是些錘子嗎,這有什麼好說的。誒,各位也別覺得奇怪,這錘子和錘子還真不一樣。受到小說中誇張的重量描述,以及京劇中錘子的造型影響,很多人一說起中國古代的戰錘,可能很多人立刻會想到的,就是那看起來極爲誇張的巨大錘頭。但有一說一,且不說這麼大的錘頭的戰錘人和戰馬能否承受重量,任何武器的作用,無外乎就是乾死眼前的敵人,這麼大的錘子可能單個重量都能達到上百斤甚至更重,作爲武器,一下子把對面打稀……這顯然就沒必要了。

▲頤和園的清末“八大錘大鬧朱仙鎮”壁畫

除了錘的大小外,實際上這“金銀銅鐵”八錘的形制,從名字來看應該也並不相同,不過由於小說中並沒有對四種戰錘有詳細的細節描述,因而想要分析四種戰錘的顯示原型,只能從它們的名字入手,來找可能對應的明清時期戰錘。當然了,這種分析方法主觀性比較強,因而只能請各位讀者將其當作一個觀點,姑且聽之。

那麼首先,就從八大錘之首的“金錘”,也就是在衆多小說中都有登場的“擂鼓甕金錘”入手。不過要分析這玩意的原型,就需要先把這個看起來逼格滿滿的名字拆解開來。首先“甕”在古代指的是一種在古代用來汲水的陶器,可以大致將其理解爲一個一個小罐子的造型。而另外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最前面的“擂鼓”二字,筆者個人猜測,這個詞出現在這裏,可能是指這種錘子本身和鼓錘造型上有一定的類似,也就是錘頭本身比較光滑,並沒有像其他戰錘那樣爲了加強威力,而在錘頭上製造的突起,而名字中的“金”字可能也只是說上面包金或者是鍍金的圖案,而不是說用黃金來做戰錘。

▲出土的遼代銀骨朵,擂鼓甕金錘有可能也是這種樣式

再就是“銀錘”八棱梅花亮銀錘,首先從它“八棱”這個特點來看,相信很多人應該和筆者一樣,首先想到源自中亞的頁錘,但是後面又跟着“梅花”二字,可能是指錘的外形從某一角度看應該是類似梅花,那麼棱角分明的頁錘這就不符合這個名字的描述了。

▲頁錘

雖然排除掉頁錘,但是考慮到梅花的花瓣外形,這個八棱梅花亮銀錘,也有可能是介於中國傳統的金瓜錘和頁錘之間的一種武器,也就是說它可能有着非常分明的錘棱,但同時不像頁錘那樣有棱有角,而是一種類似蒜頭骨朵的圓滑樣式。這樣從錘頭正面看,也多就與一朵盛開的多瓣梅花相似了。

▲蒜頭骨朵

再就是青銅倭瓜錘,“倭瓜”實際上就是中國南瓜(今天我們常見的南瓜和西葫蘆是美國南瓜),也就是一些地方說的“鬼子瓜”、“金瓜”之類。說到這,相信很多讀者已經明白了,沒錯,“倭瓜錘”實際上就是“金瓜錘”的另一種叫法。

▲倭瓜(中國南瓜)

▲金瓜錘

最後,也是最麻煩的,便是“鐵錘”中的鑌鐵亞油錘。“鑌鐵”自然好理解,就是說錘的材質,但是這個“亞油”是啥,老實說這就讓筆者感到一點點頭大,畢竟清朝人是肯定不知道亞油酸,這個詞也很難聯繫到什麼確切的東西。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就在筆者百思不得其解時,忽然靈光一閃,像《說岳全傳》這樣的書,很多都是從說書故事中整理出來,那麼作者不理解或者覺得寫出來不雅觀,而用同音字對某一東西進行美化並不罕見。那麼這裏的“壓油錘”,會不會是“壓油”或者“軋油”的變體呢?作者這麼一查,沒想到還真在《楊士瀚掃北》和《康熙俠義傳》中,找到了“鑌鐵壓油錘”和“鑌鐵軋油錘的稱呼”。

▲傳統的木質工具榨油

確定了“亞油”這一次,那麼“鑌鐵亞油錘”究竟是個怎樣的武器就很容易判斷了,傳統的榨油工坊使用的軋油錘一般沒有固定的造型,因此“鑌鐵亞油錘”說的很有可能是指這種錘子的攻擊方式,可能是採用的一種類似釘頭錘的橫向敲擊,那麼這就可以鎖定在《出警入蹕圖》中出現的一種橫錘。當然,這一觀點只能說是猜測,所以“鑌鐵亞油錘”到底是說個啥,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講完了八大錘,那麼最後要講的,自然是你就是小說中金兀朮爲了消滅宋家軍,而擺下的“金龍陣”。這個陣法在小說中的描述是“那‘金龍陣‘,原是兩條‘長蛇陣‘化出來的,頭尾各有照應,猶如兩個剪刀股形一般,一層一層圍攏來。”

▲金兀朮即歷史上的完顏兀朮

首先究竟歷史上有沒有這個“金龍陣”暫且不說,“長蛇陣”倒是的確有。不過與《說岳全傳》中,將長蛇陣之間當作一種戰陣,長蛇陣最常見的用法,其實是一種行軍的陣法。當然也正像小說中說的,在軍隊擺成長蛇陣時,的確會有首尾不能相顧的情況,但是像金軍那樣擺兩個長蛇陣,就能有頭尾照應的效果。。。老實說筆者是有點難以想象,或許是將兩個長蛇陣擺成一個“V”字形?總之這裏就留給各位讀者想象了。

▲明代《武備志》中的長蛇陣

最後總的來說,雖然《說岳全傳》雖然在文筆上要劣於四大名著,但是也絕對算得上一部優秀的古典名著,因此最後在這裏,向大家強力推薦一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