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自己的健康也變得更重視,因此養生市場也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藥材的需求也在加大。伴隨着野生藥材的大量消耗,因此很多人則是加入了種植行業中,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很多人眼裏,種植藥材比起糧食來說要更高一些,實際上並不然,這些藥材的行情波動不斷,很多幹品的價格持續下滑,以至於虧損很大。

白芨是傳統的藥材,根部可以用於藥用,它的價值也非常高,可以當成養生類的食材,而在過去多年裏,它一直都是野生的,那時候的價格還比較便宜,購買的人不是太多,很多農民依靠採挖白芨賺錢,基本上10元一斤。白芨的產地比較多,在雲貴川、安徽、河南、廣西等地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且生長的時間比較長,一般需要4年纔行,而在採挖後恢復比較慢。

其實在2002年後,人工種植的就多了起來,不過因行情不是太高,白芨的種植量不是太多,不過2010年後,白芨的種植面積就在不斷的增加,到了2013年時就形成規模,因生長的週期很長,種苗的需求不是太高,因此在2017年前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很多省份如江蘇、甘肅、江西都有種植,而那些販賣種苗的人也大賺一筆,在雲南地區更是形成了規模,最高時一株苗賣出了6元,一畝地光是種苗就要投入5-6元。

在2012年時白芨纔不過15元,但到了2017年時就已經漲到了1000元每斤,很多農民瘋狂的進行採挖和種植,就算種苗價格再高也不能阻擋採挖的熱情。到在2017年11月份就已經跌到了550元,到了2018年時更是跌到了120元,一年跌幅爲76%,而到了如今,白芨的價格就已經跌到了80-90元,從1000元跌到80元,這跌幅無法想象。

至於價格爲何下跌,其實,白芨本身就是炒作炒起來的,它本身的藥用價值是有,但沒有那麼高。至於網上所宣傳的肝病剋星,顯然是不科學的說法,但前幾年卻爲之大火。

當時商家還吹噓,種植白芨一畝地可賺10萬元,如此高的收益,讓一大批農民跟風進行種植中。早在2017年時,畝收益就已經跌到了2萬元,農民的栽種成本卻達到3-4萬元,農民的損失可謂慘重,4年的管理成本還沒計算呢。

如今的白芨年需求量達到了3000噸,總體來看並不是太高,它的用途主要是醫藥、工業、化妝品這3個領域,這幾年的需求增加,因此價格還能穩定在80元左右。不過客商們的挑選標準更嚴格,只有優質品才能賣出去,個頭小的、有殘缺的、次品的都不會收購。

很多農民抱怨,白芨已經收穫了,但卻積壓很多,一直賣不動,而這些白芨都是4年前種植的,當時剛好是白芨價格最高的時候,種苗比較貴,成本高,如今卻跌到這個樣子,可算是虧大了,可見大家一定別盲目追風,不然只會損失很大。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