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我军一共有10位在战时功勋赫赫的将军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但在这10人中,却只有8位正常享受了大将的行政4级待遇,这是怎么回事呢?另外两位将军分别是谁?他们又享受了什么待遇呢?

一位张云逸将军,他参加授衔时已经63岁高龄,是我军中年龄最大的开国大将,革命资历很老,19岁就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黄花岗的起义,如果不是敌军看他年龄小,很有可能会成为黄花岗的第73个烈士,后来,大难不死的张云逸在22岁时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曾混入反动军阀内部,参与秘密的情报传输工作,后来在北伐时期,调入叶挺独立团,出任参谋长和团长等职,又于1927年,参与了我军在南昌的起义,当时,林帅只是他手下的一个连长,而陈老总也只是一名指导员,所以,张云逸当时的资历和战功是要在两位元帅之上的。

1929年,张云逸奉命到广西老家参加兵运工作,并参与领导了百色起义,积极成立地方人民革命武装,在敌战区打击反动军阀的力量,扩大我军影响力,至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已经积功升调至参谋长和后军总司令等职,积极协调军阀势力,极力促成了放下成见,全国一致抗日的大好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负责统筹我新军的组建和统筹工作,积极在后方动员居民调集物资,为我军解放北平、天津、江浙,和转战大西南的人民解放事业,立下赫赫功勋,建国后,年近六旬的张云逸全面统筹广西的军政工作,至1955年大授衔时,张云逸通过资历、年龄和军功等各方面的审查核准,最终被授大将军衔,并被特批享受元帅3级行政待遇。

另一位是许光达将军,他47岁就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年龄最小的,17岁参军入党后,成为黄埔第五期的优秀毕业生,极擅带兵打仗,但遗憾的是,他在1932年攻打应城时身负重伤,被组织上紧急送往苏联养伤,后因种种原因,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在王稼祥等同志的接应下回国,因此缺席了我军2万5千里的长征,一直统筹政工工作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调任军区副司令后,他才开始展露头角,先后解放山西晋中、太原等重要城镇后,调任彭老总麾下,在参与解放陕北、榆林、沙家店和转战大西北等战斗中,围歼胡宗南部,解放兰州,为我国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在建国后,出任我军首任装甲兵司令,因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和创建国内首支装甲兵的突出贡献,被国家破格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但许光达却数次给上级领导写信,坚持辞军衔,均未获批准,最终国家给出一个折中方案,保留他的大将军衔,但待遇降为开国上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