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一次大规模作战,长津湖之战以志愿军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发起气壮山河的攻势而为人所熟知。1950年冬,中美两支部队为扭转战局在长津湖展开了“王牌对王牌”的激烈对决,战事的惨烈程度史上罕见,并被称为连美军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在这场“钢铁人”与“钢铁武装”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记录,迫使美军陆战1师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并收复了三八线以北东部的广大地区。

1950年9月27日,沿着釜山到汉城的京釜公路向北突进的美军,与在仁川登陆的美军第10军在汉城会师。此时,“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对自己冒险在仁川登陆志得意满,其甚至向杜鲁门总统表示,他在朝鲜已胜券在握,战争有望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结束。关于麦克阿瑟“感恩节结束战争”的豪言壮语,不少美国史学家都斥之为“狂妄”。然而,回首1950年11月朝鲜战局,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麦克阿瑟有足够的资本“狂妄”。作为美国老牌陆军代表人物,两栖登陆和“钳形攻势”可谓麦克阿瑟的看法法宝。正是凭借着两大战术的交替使用,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场上无往不利。在1945年收复菲律宾战役中,麦克阿瑟正是以四个师的兵力于吕宋岛登陆,牵制了日军主力,随后又第8集团军突击对手空虚的侧翼,摆开“钳形攻势”,将兵力雄厚的日军第14面军赶入绝地,而号称“马来亚之虎”的日军名将山下奉文最终兵败被俘。

这次麦克阿瑟碰到的是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所以他对取得胜利可谓是志在必得。于是,在战场上获得初胜的麦克阿瑟下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其中第7师奉命向鸭绿江的惠山开进,而海军陆战队第1师则由兴南扑向长津湖南岸。一旦美军在上述地区建立前进基地,那么志愿军的东线将完全暴露在美军的兵锋之下。面对这一情况,志愿军第9兵团火速出发,在短短十几天里提前进入长津湖设伏。对于第9兵团的行动,麦克阿瑟没有太多的警觉并持续北上。至11月20日,朝鲜东北部地区已集结了美军及联合国军在内的五个师11万人的兵力,加上庞大的美国海、空军支援,在兵力上敌我双方几乎持平。

然而,正是11月20日,一股寒流席卷了整个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的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以下,晚上最低温度甚至降至54度。尽管穿着厚厚防寒皮毛大衣,但一线的美军仍冻得瑟瑟发抖,而穿着单薄的志愿军第9兵团则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长津湖畔的攻击位置。11月27日,战斗在长津湖东西两侧的柳谭里和新兴里打响。对于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一样。在战斗打响之初,很多美国士兵都是在睡袋里被打死或者被俘的。不过,美陆战队1师和第7师的部队,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尽管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的应变能力不俗,很快就依托坦克及卡车构筑起环形防御圈。经过一夜的战斗,至28日晨,美军陆战1师的主力和第7师一个加强团,被分别包围于竭隅里、柳谭里和新兴里地区。由此,志愿军切断美军各个被围部队之间及其后续部队的联系。

曾经战无不胜的美陆战1师此刻终于明白,再无继续向北推进的可能,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突围了,就此双方在长津湖一带展开了激烈的鏖战。短兵相接的阵地,到处都是枪声,爆炸声和喊杀声,还有劈断骨头的声音,而前来增援的美军飞机有时根本无法分清下面的部队,只能对远处第9兵团的增援力量进行遮断轰炸。战场上,两支王牌部队的对决,战斗异常激烈,美军付出重大伤亡后,还是没有突出重围,而志愿军迅速歼灭所有被围美军的目标也没有实现。但是,志愿军将士们在体力消耗已到极限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强劲的进攻势头,并创造了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加强团的战例。尽管美军残部在7艘航母的掩护下,利用海路逃脱了被全歼的厄运,但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瞬间被掰断一翼,而在西海岸正面推进的美陆军第8集团军主力,也陷入志愿军的三面夹击中,不得不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撤往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场的局势由此逆转。有专家表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由于美国执意挑起“大国竞争”,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所以有必要提醒他们,别好了伤疤忘了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