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阿里巴巴启动了新一代“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宣布这是基于阿里巴巴商业上做系统打造的新一代天猫双11,配置全面升级,具备同时并发1400万款打折商品的能力,拥有最大折扣力度和最快送货速度,性能超越此前所有版本。并且,支付宝首次作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身份参加双11,帮助餐饮店、菜场、小超市、电影院、足疗店等线下服务业商家参加双11。

就在当天,阿里巴巴在美股和港股都创出历史新高,并且纷纷突破300的整数关口,其市值更是接近6.5万亿港元。远远领先于一众老对手们。

在其他竞争对谁纷纷处于回调阶段之际,阿里股价双创历史新高,在今年复杂的市场局面下,无疑是对中概股和港股的一剂强心剂。

那么,是什么让阿里巴巴在最近一段时间脱颖而出,成为最强中概股?是什么让阿里股价成功突破300大关,支撑着这次万亿市值的盛宴?

其中的原因比较多层,需要市场研究者持续不断低进行拆解,在这次双11期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这次升级。

数字经济崛起

“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可以作为市场认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一个重要入口。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逍遥子)在2018年的“致股东信”里也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进行过定义:“阿里经济体内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和所形成的数据资产,与卓有成果的云计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字经济时代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

在逍遥子的定义中,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包括了如下基本要素:销售、营销、品牌、商品、渠道管理、制造、客户服务、金融、物流和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要素。

云计算技术是这个操作系统的底层基座,跑起来了各种商业场景,涵盖了商品链条、金融链条、供应链条和服务链条,这些都是操作系统应用的场景。

可以说,商业操作系统就是阿里巴巴构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通过这个基础设施,阿里巴巴打通了电商交易背后的物流、零售、制造和技术体系,形成了交易闭环,

为了构筑这个系统中底层基座,阿里多年持续投入云计算,目前,云计算收入已增至总收入8%,也成为了阿里各大战略板块中,增速最快的部分,收入同比增长60%。

数据和算力所引领的数字经济就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支撑着消费者消费生态的转变。虽然,现在很多平台都以大数据为基础,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效率,但相比之下,由于阿里的用户基数和客单价更高,其算法也更加精准,对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连接,也更加有效。

商业模式决定市场表现

为何阿里是国内科技股中第一个创出历史新高的?这主要就是其商业模式决定了资本市场更加青睐于阿里。

不妨从全球商业的角度来看下数字经济的进程。

无论是谷歌还是亚马逊,都是靠着数字化的转型,从单一业务做成了数字化平台,然后渗透进仓储,云服务,流媒体等一系列业务。

阿里在早起通过外贸平台起步,打通中小商家和国内市场的鸿沟之后,同样靠着电商平台开始转型为仓储、云服务、直播等服务,以建立生态来捆绑商家利益。

反观腾讯,虽然也已经建立起以微信和QQ为基础的社交生态,但其商家粘性不足,过多的游戏基因让其商贸服务有所缺失。

同时,腾讯多年的经验则是直接通过“买买买”将利益捆绑在一起,通过入股或者收购,来赚取游戏厂家的收益,这也造成腾讯从根本上无法发挥平台优势。就算微信拥有国内最多的用户数,但变现一直是困扰腾讯多年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资本市场上,以阿里为主的这类做生态的公司更受青睐,流量的质量更高,这点从GMV也可以看出。其次,腾讯财报中,对于旗下游戏公司的参股使得其投资收益更高,但这种收益很难转换成稳定的盈利。

简单对比的话,就是阿里能够创造一个平台,让企业和自身一同成长,由于腾讯则难以建立起那种氛围,则更倾向于通过直接购买现成的公司,来提高自身的实力。

要致富先修路

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业务在线化、数字化,从而进行数据的应用和充分挖掘,企业真正从应用上、商业模式上、组织管理上变成一个数字化组织。这就让云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基础建设的角色,还需要提供一系列配套的解决方案,从平台化演变成系统化。

如果说4G是移动时代,那么5G就是云时代。

2013年,作为国内4G的元年,开启了一次移动互联网的革命。不少软件开始从PC端走向了移动端。

由于国内错失了3G的发展红利,在4G时代则出现了流量红利井喷的情形。所有传统软件纷纷开始发力移动端,PC转APP成为大势所趋,手机淘宝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发展期。随着流量红利的井喷,数据样本的增多,使得各大科技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大数据,最后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更加市场化的运营。

科技要素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提高劳动力,生产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减弱后,降本增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予经济更多的活力。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一直在提倡发展数字经济,来激活经济活力。

随着流量从红利转为存量时代后,如何运用数据要素也成为下一个难题。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意见》表示,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如今,随着4G时代进入尾声阶段后,5G的万物互联时代正在逐渐拉开帷幕。数字经济正在进入一轮新的发展期。在这个阶段,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就是以阿里云这类云服务商,通过IDC之类的机房,将数据从本地和移动端送上云端,通过云计算减少不必要的算力消耗。

如果把数据处理的带宽比作高速公路,过对新基建的投入,决定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宽度;阿里云为首的云计算,则决定了这条公路的限速高度;淘宝、天猫、菜鸟、蚂蚁等一系列后端应用,则成为了这个复杂公路网中的汽车。

因此,随着国内数据市场的发展,阿里也从一个传统的贸易平台,逐渐演变成一个以商业操作系统为卖点的全生态。特别是国内云市场相对于国外,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其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国内数据市场的空间

从技术端来看,商业操作系统也可以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IaaS 层包含云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PaaS 层则包含了云上的多种应用和解决方案。

根据阿里巴巴投资者大会的数据显示,阿里云付费用户数量突破300万,其中包括60%的A股上市公司,拉动阿里云保持高速增长。阿里云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40%,并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

以数据商业发展历程来看,云计算一般都是先从扩大IaaS平台规模开始,完成技术和产品积累后,再进阶到PaaS平台。海外云计算巨头:Oracle、Google、Microsoft,PaaS业务都占比较高。

从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总体依旧处于追赶海外的态势,以中泰证券的报告为例,目国内目前和海外的差距在5年左右。不过,阿里在近期也宣布进入云2.0时代,逐步向云通信、容器、数据库、信息安全等PaaS 层能力扩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依旧处于扩张之中。IDC 数据,2020Q1 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IaaS/PaaS/SaaS)达 39.2 亿美元,IaaS+PaaS 同比增长 58.7%,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电信天翼云、AWS(中国)位居 IaaS+PaaS 市场前五,占据 77.5%的市场份额。

根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 2700 亿美元,其中,中国云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根据中国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到 2022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1亿元,私有云市场将达到 1172 亿元。

市场规模

同时,由于阿里正在从IaaS过度至PaaS,使得其先发优势更加明显。根据中国软件网研究,2020 年,企业购买服务选择 PaaS 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其中中型企业选择比例增长到 24.3%,大型企业增长至 19.1%。

中国市场份额

从云市场为首的数据市场来看,国内空间依旧处于一个较高增速下,市场需求有所保证,加上未来阿里多元化的业务全部上云之后,商业服务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

商业操作系统的整合性

回顾一下近几年美国科技股一枝独秀的走势,背后实际上都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操作系统”,好比Windows至于微软生态,以及Google全家桶那样。

以微软为例,Windows的操作生态原先只是以桌面PC为主,但随着云时代的开启后,微软不仅链接了各个智能设备,还把整个软件的生态都以云的形式打通,曾经XBOX一代所梦想的那种抢占客厅战略,最终通过微软的云系统得以实现,哪怕是XBOX这类游戏机,也不过是其生态中的一个分支来触及用户。

同理,反观阿里,从一个贸易平台,开始进化为以商业操作为主的系统体系,以蚂蚁金服为首的支付端、菜鸟网络的物流端、阿里云和钉钉为首的系统端,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的迭代升级。支付宝在双11的亮相,表明支付宝不仅承担着支付底层、技术支撑和金融服务的角色,还将成为城市生活第一入口。这也意味着商业操作系统在进一步加强对本地3-5公里的渗透与服务。在这个接近30万亿的市场上,未来这套系统将如何发挥作用,可以另辟篇章来分析。

总的来说,可以看到,由于商贸和零售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数字化的生态,可以有效避免商业贸易过程的摩擦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GMV。因此,尽管挑战阿里地位的企业很多,但最终真正能在核心商贸模式上,能形成有力挑战的则很少。

这也是为什么,其股价就算受到外部波动事件的影响,但依旧能迅速首付失地,并且在港美两地,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尽管,阿里的竞争对手们都处于扩张阶段,但是其生态体系依旧处于烧钱的模式中,很难对阿里形成足够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率先创出历史新高的是阿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