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战国末期时吕不韦及其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中记录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周幽王由此也得到了了千古昏君的称号,把一个好好的国家搞垮了。古今中外,各国都曾出现过昏君,这也为后来的执政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在2000多年后,也有一位“国君”差点以“一人之力”将自己折腾得亡国,他就是曾经的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然而不同的是,周幽王是因一己之私恶意戏弄诸侯,庇隆却是满怀好心地将阿根廷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踢了出来。


▲庇隆旧照

01

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有278万多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阿根廷本来是土著印第安人的领地,不过却在16世纪中叶被西班牙殖民。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反抗后,阿根廷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为阿根廷国内有着大量的矿产和农牧渔产品储备,并且紧邻麦哲伦海峡。独立后的阿根廷便凭借着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建立了贸易关系,还在麦哲伦海峡设置关卡收取美国与欧洲等国贸易船只来往的通行费。


▲麦哲伦海峡

到了20世纪初,昔日的西班牙殖民地阿根廷经济实力已经稳居世界前十位,国民生产总值远超德国法国等欧洲老牌强国,是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由于当时的阿根廷实在太过富有,成为了欧洲人要移民到美洲时的首要选择。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家,却因为一位好心的总统,胡安·庇隆跌回了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如今经济倒退、治安恶化的阿根廷只能勉强靠着贩卖国内资源的方式维持经济。


▲阿根廷街头活动近照

02

1946年2月24日,胡安·庇隆在阿根廷的大选之中当选为国家总统,并于5年后获得连任。庇隆在上任之初便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平等的阿根廷来维护社会底层人们的利益,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出发点。

不过庇隆政府在制定两个“五年计划”来发展国内的工业和农业时,出现了重工抑农的政策性偏差。这不仅没有改善底层农民的生活条件,甚至还出现了农牧业产量下降、农业人口流失等诸多问题。国家工业的快速扩张又使得国内的资源储备出现紧缺,爆发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阿根廷发达的农牧业

除此之外,庇隆政府还采取了经济独立、不依附于他国的政策,一切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为此庇隆政府没收英、美两国在阿根廷国内的大部分资产,并且拒不偿还之前阿根廷政府所欠下的债务,更以增加关税税率来设置贸易壁垒。

可是庇隆却忘了阿根廷的立国之本是本国的农牧业产品出口,庇隆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无异于杀鸡取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恢复,粮食肉类也不再短缺,阿根廷在提高关税以后的农牧业产品不再具备任何优势,国内的经济因此迅速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旧照

03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越加严重导致了国民对庇隆政府强烈的不满,因为生活费用直线上升而向政府提出了增加工资的要求,此时的庇隆又出了一记昏招:大量印刷钞票。这成为了后来阿根廷国内的军官团和天主教会反抗庇隆统治的导火索,1955年9月19日庇隆终于被群情激奋的国民赶下了台。

虽然庇隆下台了,但是他给阿根廷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没有消除,国内的关税税率和通货膨胀率依然一路飙升,致使这个曾经富甲一方的发达国家一蹶不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丝毫不见好转。


▲阿根廷街景照

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咎于那个好心办了坏事的庇隆总统,他为了迎合民意置客观的经济规律于不顾,不仅打压资本、化私为公,甚至还闭关锁国,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爆发,出现通货膨胀。这些举措让原本一片欣欣向荣的阿根廷落得个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结语

其实我们应该都愿意相信庇隆确实是一心为国为民,也很赞同他的出发点,可惜他操之过急,把一件好事情做得过了头,反而造成了恶劣的结果。正如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讲:“过犹不及”一样,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之间的平衡。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

《论语·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