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成都正在不断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未来理想的公园城市形态是什么样的?今天(24),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兴隆湖畔,共同探讨成都新未来。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公园城市·未来之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等5位重磅嘉宾带来主旨演讲,大气环境变化和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 张人禾:环境怎么变的,这个要有很好的记录,监测的数据要做研究,建一个城市会对周围有什么影响,在发展的时候怎么去规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贺克斌:成都在PM2.5和臭氧能够实现同时下降,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进一步改善的话,它逐渐的是触及到像产业、能源、土地这些结构的问题。

从生态环境改善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从天府绿道建设到雪山下的宜居城市,成都正在积极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对此,专家们也纷纷提出宝贵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要更多的注入绿色的内涵,包括绿色的建造方式、绿色的交通、绿色的基础设施,包括“海绵”城市。细节上,我觉得更多的是注重制度的建设,包括社区这个层面的工作要做。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友国:成都应该进一步加大要素聚集和优化配置的能力,把绿色理念真正融入到“一干”的“干”中来,以公园城市提升整个成都的绿色发展,带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本次论坛还分设了7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公园城市建设理论探索”等主题展开研讨。论坛还完成了23个公园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签约,计划总投资1141.86亿元,将涵盖智慧城市、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

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不断探索实践。两年多来,建成天府绿道4081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900万平方米,开放的绿色空间为人们能够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提供了条件,更为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提供了载体。

记者 张诗语:我身后的就是位于成都新津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这里聚集了格力、银隆等一大批制造企业,而与这里一街之隔的,就是风景优美的天府明珠公园,人、城、产在得到了完美融合。

成都市新津区公园城市管理局湿地保护利用中心主任 胡晓燕:我们的人才公寓目前正在修建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它就在我们的公园附近,它的周边还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都是为周边的产业人群做服务的。

草木林立、湖水荡漾的公园成为了传统工业园区的绿色点缀。两年来,这种“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城市形态已逐步形成,吸引着各种高端要素的不断集聚。仅今年第三季度,就有华为、腾讯、滴滴等多个创新业务中心落户成都。高能级、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更激发出成都经济发展的超强活力。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新增市场主体35.5万户,落户青年人才2.4万人。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明坤:要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公园城市的特质是什么?生态性、第二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所以公园城市最终目的就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以后实现城市的一个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