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争冠组的京鲁之战,不出意外又出幺蛾子了,这次是当值裁判出来作妖,准确说是当值视频裁判——马宁。原本鲁能看上去问题不大的一粒决定性进球,在当值主裁、距离事发地不足5米的边裁,被进球的国安球员都没有表示的情况下,硬是让视频裁判拉着主裁做出了改判。最终这一判罚也彻底影响了鲁能球员的心态,被国安趁势反超,吞下失利的苦果。

鲁能的这粒进球是否犯规在先赛后成了大规模讨论的焦点,格德斯背后捅走李可的那个球到底是否犯规,也成了罗生门。格德斯有没有碰到李可,看慢镜头应该是有,是否捅到了球,从主裁改判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碰到,所以这球是不是犯规,严格意义上来讲,确实是犯规了。但是这种程度的身体对抗是否造成了李可丢失球权,是否成为取消后面鲁能进球的理由,相信场上无论是裁判还是鲁能球员,在当时的情境下都不会这么认为。这种犯规不同于以往通过var科技手段判断越位,越位了就是越位了,哪怕体毛级越位也是越位,进球就能取消。足球比赛本来就是一种强调身体对抗的运动,如果每一粒进球都要对身体对抗的判罚达到这种吹毛求疵的地步,这样下来一场比赛被吹掉的进球可就数不胜数了。足球规则规定,双方球员在抢夺足球控制权时,允许一定范围的合理冲撞,但是要求冲撞时肘部必须完全贴住躯干,试问哪名球员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又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否在进球过程中因此受益也要取消进球?

赛后多数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国安,还有人翻出了当年武汉退赛的导火索也是同国安的比赛后发生地来影射国安,明显是矛盾失焦了。这种说法的逻辑在于国安能够对当值裁判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行贿等各种手段,但是在足坛大规模地扫赌打黑之后,当值主裁还是韩国人的情况下,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即使在大多数人看来,两回合比赛的两位裁判都在判罚上不同程度上对国安有所倾斜,也无法证明国安和当值裁判组有任何关系。愤愤不平的人也只能以沈寅豪的硕士论文为切入点讨回公道,何况本场主裁还是专门从韩国足协借调过来的国际级裁判。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在这种执法水平下,中超的繁荣是不是一场泡沫。一直以来各界都在诟病国足水平差,然而事实上我们和世界顶级足球水平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里面就包括裁判。韩国主裁来到中超也能被他不够专业的同事影响,在var的影响下做出争议性判罚。如果这种对规则的理解普遍存在于中超的顶级裁判群体中,可以说中超球员所面对的执法环境确实不容乐观。在中超一次轻微的身体接触就有可能造成一粒进球被取消,但是到了国际赛场上,面对不同的判罚标准,我们的国脚还能适应吗?现在能理解国家队比赛中,我们的球员常常一碰就倒,伸手向裁判要任意球点球时的愤怒,和主裁判漠然的神情出现的原因了吧?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身体接触根本就是司空见惯,反而中国球员如此矫情的表现才让他们愕然。退一步讲,即使这样的判罚标准并非普遍存在,每一轮比赛都会出现的争议性判罚,面对相同技术动作会有完全相反的判罚,如此混乱的执行标准,也会让参加比赛的球员无所适从。

小平爷爷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而中国的职业足球,要从裁判抓起。(责任编辑:小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