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风的小草

"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某开国元帅评语

相比抗日神剧中神枪手的离奇射击技术,开国少将赵章成的炮弹射击技术更加离奇,在我军军史上留下永久性的传奇色彩,以至于民间流传“古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现有赵章成三炮定天下,炮神威武!”

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上个世纪我军可谓是奇才辈出,许多将士们都是身怀绝技。特别是在红军时期,多次遇到生死危机,每当关键时刻,总有奇人出现拯救红军,这些人仿佛就是上天派来的天兵天将保佑着红军,护佑着中华。

赵章成就是这么一个奇人,他文盲出身,炮弹射击技术却是炉火纯青,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在大渡河边,他用仅剩的三发炮弹全部命中敌军重武器部署的火力点,为大部队渡河打开了生死通道,避免了被聚歼的命运,毛主席为此亲自颁发命令,亲授他“神炮手”光荣称号。

他的传奇远不止此,有的人天生就是来演绎传奇的,因为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令人生疑,却又只能望其项背。

禀赋异常,演绎传奇

赵章成1905年出生在河南洛阳市老城,1927年参加冯玉祥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大字不识一个,是一个标准的文盲。冯玉祥治军严格,他要求士兵必须学习认字,学不会不给饭吃,赵章成为了有饭吃逼着自己学会了识字。

赵章成在西北军里担任炮击炮手,禀赋异常的他掌握了精确的迫击炮操作要领,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1931年,他随军围剿红军,4月在江西白沙战场“自动参加了红军”并担任红军独立师特务营排长,5月调任红三军炮训队队长,9月改任红三军九师炮兵连长,此时的红军缺乏大炮之类的重武器,赵章成的技术几乎无用武之地。

直到第三次反围剿(编者注:1931年7月~9月)结束后,我军用缴获的迫击炮,三七平射炮等组成一个炮兵营,由赵章成担任营长,这才让他开始大显神威。

他在红军队伍里非常有名,因为他有两门绝活:一手绝活叫跳眼法;第二手无炮架射击。最为关键的是百发百中,他简直成了红军攻坚战里的“利器”。

赵章成演示“单手操炮”

跳眼法:他不用任何的瞄准具,目测,伸出拇指摁住目标,先闭左眼、再闭右眼,然后就能测出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误差据说不超过三米。无炮架射击:他打炮可以不用炮架,无炮架射击,一手托着炮,一手上弹然后就打,角度全凭手感,他打出来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几乎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红军遭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蒋介石安排重兵进行围追堵截,长征途中险象环生,大战不断,小战无数,几乎都是硬骨头。赵章成随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乌江、遵义、娄山关、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里,以其百发百中的射击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

令赵章成威名远扬的战斗是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蒋介石派重兵把守,后续增援部队源源不断,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一举围歼中央红军,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18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也就是先遣队,他们心里明白这次渡河,关系全军成败,他们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虽然先遣队有我军轻重武器的火力掩护,但是大渡河被敌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又有更强大的火力点部署,尤其是位于对岸制高点碉堡里的三个机枪火力点对先遣队渡河后形成致命威胁(编者注:十七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赵章成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他亲自出马,用全军仅剩的三发炮弹,在缺少瞄准镜与炮台,绝对没有试炮的机会的情况下,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三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摧毁了三个坚固工事里的机枪火力点,令敌人自乱阵脚,乱作一团。

十八勇士趁机一鼓作气杀向慌乱的敌军阵地,抢占了有利地形,后续增援部队得以快速上岸,此战中赵章成功不可没,三发炮弹起到了力挽狂澜的神奇作用,中央军委亲自签发命令,授予他"神炮手"光荣称号,从此“三炮救长征”的说法不胫而走。遗憾的是,长征后续的战斗中,如飞夺泸定桥等,我军已经没有炮弹可用,赵章成的技术没了用武之地。

大渡河的神奇三炮令是赵章成的成名之作,但不是他的巅峰,他的传奇还在继续。抗日战争中,赵章成的炮弹射击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129师任职的时候,有一次与日军交战,交战中我军缴获敌军三门迫击炮和一大批炮弹,部队攻击急需炮火支援,无奈却无人会操作打炮。

赵章成在六位毫无炮战经验战士的协助下(编者注:6名战士只负责装填炮弹),一人同时操作三门迫击炮不间断射击,直到炮管打红,快速射击的情况下还是发发命中,一发炮弹直接从碉堡机枪眼射击进去,令日军不可思议,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什么鬼,真是邪乎?被俘的日军交代说他们指挥官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为此,很少赞扬部属的某位元帅评价他:“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1940年百团大战最后一战关家垴战斗中,赵章成带领十几名战士悄无声息运动到日军据守阵地附近三十米处,6分钟内连续发射了240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他大胆采用采用了88.5°的特大射角(编者注:这种射角有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炮弹就会落在射击阵地)进行快速射击,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成串飞上天空,落入敌阵地。

日军阵地冈崎支队近千人被猛烈的炮火打得鬼哭狼嚎,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还没弄清楚炮弹是从哪里打进来的就死伤过半,阵地很快失守。

关家垴战斗八路军指挥所旧址

战后,步兵旅首长致信给赵章成说,“你不仅是百发百中的神炮手,而且表现了坚决勇敢,战斗积极,所以说关家垴的胜利就是炮兵的胜利”。

另外,赵章成在抗日战场上对付龟缩在碉堡和据点里的日伪军还揣摩了一个土办法:使用辣椒面炮弹轰击。他将辣椒面掺杂在炮弹的炸药中实施近距离射击炮击据点和碉堡里的敌人,效果相当好,大大缩短了攻坚时间和歼敌难度。

百团大战后,日军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大肆修筑碉堡和岗楼,目的是想封锁和困死我军,摆在八路军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拔除日军的碉堡和岗楼等据点。

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好能装备大量的平射炮和山炮。我军在作战中虽然也缴获了一些敌军的平射炮和山炮,但是在小米加步枪的时代,由于基本上没有运输这些庞然大物和生产与之配套的炮弹的能力,只好将它们大都弃置不用。所以靠大量的平射炮和山炮来拔除日军的碉堡和岗楼等据点,客观上是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另辟蹊径。

制造辣椒面炮弹(影视资料)

适合山地游击战的迫击炮是最佳选择(编者注:迫击炮在部队装备最多,但是像赵章成一样的神炮手却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迫击炮不能平射,它是曲射炮,弹道是抛物线,而不是直线。迫击炮的这种特点导致无法快速摧毁碉堡和岗楼类垂直工事,怎么办呢?部队首长向赵章成下达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迫击炮进行改造,让迫击炮能够平射摧毁碉堡和岗楼。

接受任务的赵章成和20几名经验丰富的炮兵将士经过三个月的苦思冥想和反复试验,于1942年8月,终于试制成功迫击炮平射的拉火击发装置,使迫击炮这种曲射炮增加了平射功能。

我军的迫击炮从此如虎添翼,大幅度地提高了战斗力。中央军委得知这一革新成果后,十分欣慰,于1943年11月电令一二九师:“闻悉你师研究成功迫击炮平射装置,甚好。请将迫击炮平射装置的构造与使用方法,速派干部带样来延安教授。”这项一炮多用的奇迹,成为迫击炮发展史上的新创举。

迫击炮的这一改进,实现了一炮多用的功能,不仅使我军的迫击炮成为抗日战场上的摧毁日寇碉堡、岗楼等据点的撒手锏,而且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赵章成将军讲述改装迫击炮为曲射、平射两用炮的经过

结语

凭借“独门绝技”,赵章成屡建奇功,后来还担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的1964年,年过花甲的老将军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向战士们传授他那炉火纯青的射击技术。

赵章成在抗日战争中改造成功的平射曲射两用迫击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一级文物)

1964年,老将军已经60岁了,但是还是能够做到弹无虚发。全军大比武之后,杨得志将军向首长汇报大比武成果时说:

“经过大比武,现在我们的迫击炮手不用炮架、底盘、瞄准镜也能发发命中,比赵章成还行了。”

首长听后,很开心地笑了。1969年11月,老将军病逝,在他的灵位前摆放的是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