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是《故事力》的第19章:好故事,三分讲,七分演。书中推荐了一个演讲俱乐部——头马俱乐部。如果有机会我会加入的,感觉是一个可以提升自己的组织。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加入,天下头马是一家。然后继续本文的内容,还记得我演讲时,可以做到用声音传递出,我腿在发抖的事实。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自己的出场和退场方式。——莎士比亚。

原来人生如戏这个词,莎士比亚这么早就说过了。其实也是,好故事,三分讲,七分演。

动作、表情、声音和留白

表情和肢体动作会在更大程度上,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一男一女在公园的在凳子上说:讨厌!救命啊,救命啊。大家可能以为情侣在开玩笑。

但是一个女的不停奔跑,声嘶力竭地喊:救命啊,救命啊!那我可能会怀疑她遇到了追杀。

表情和动作是在为你的演讲加分,还是减分?如果你准备讲一个好故事,那这是必须设计的流程。

讲故事关键时刻压低声音,学习在故事中留白。很多妈妈在愤怒时,会大吼大叫,实际上,平静甚至压低声音说话比大吼大叫,更有力量。

还有需要学会使用留白。最开始起源自绘画,说的是一幅画中最好要符合黄金比例,也就是1/3的部分画画,或者留出1/3的空白。

这样会让画面好看,说话也是,有时既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就不要说了。停顿和空白之后,会孕育出一朵花。

“沉浸式讲述”,让情绪自然而然流露。

最开始了解“沉浸”这个词,是在学心理学时,需要沉浸其中,才能感受到对方的感受。有了共情,才有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迁移能力,就是把心理学上用到的方法,迁移到讲故事上。就是沉浸在你讲的故事中,把自己作为故事主角。

想象主角可能拥有的心情,你拥有这种心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然后表现出这个样子。

语言越简单,情绪越纯粹。

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是在看《茶馆》的时候。英语的巅峰是莎士比亚,中文的巅峰就是茶馆。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说话,就去看茶馆中的语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我爱我的国呀,可谁爱我呀?我早不抽大麻了,我改抽白面了。

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出你内心的“像”。

我看小说时,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就是形容女主角美,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当时看着觉得:哇,这个人好美好厉害。

直到又一次看到,东东枪讲怎么写文案。需要写出皮相、骨相和心相。就是描绘一群人,可以描绘他外表的样子,也可以描绘他骨子里的东西,也可以描绘他心里的样子。

我这个时候才知道还有心像,每个人都有心像,每个都不同。一种更高级的写法就是写出心像。

写到这,我突然叹了一口气。因为我感觉到压力,就是我可能写不了这么好,写不到这个层次。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期待我有一天可以做到吧。

停顿、强调重点和抖包袱。

一直以来很喜欢看脱口秀。就是把一件悲伤的事情,变成快乐分享给大家。看着那些优秀的脱口秀演员,在台上挥斥方遒,感觉到很羡慕。

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写段子。第一天写了一个,第二天就写不下去了。就很羡慕那些能写的好,更羡慕能把写的,说得好的。

因为不单要写出来,还要配合着心像把它表演出来。要设计好重点,还有怎么抖包袱?感觉这跟说相声的难度系数差不多。

不过生活不就这样难吗?仰望星空,脚踩大地,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