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杂七杂八的军阀当中,亲信部队能够保留到时间最晚,并且职务还能一路晋升,最后还得以善终的,其实有一位,那就是粤军出身的余汉谋。海南岛解放的1950年5月,余汉谋仍然能够率部队成建制逃台,而此时几乎所有的军阀部队,都已经被解放军打残或者消灭了。

到这个时间点,桂军已经被四野全歼,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也已解放,西北马家军更是树倒猢狲散,滇军卢汉起义,川军残部起义,连西北军残存的刘汝明所部,也在逃台登陆时被缴械,民国年间那么多军阀部队,还有谁?当韩先楚兵发海南岛的时候,余汉谋还有三个军的番号50000余人马,并且最终也未被全歼,大部渡海跑了。

说余汉谋这厮比较厉害,不是他抗日如何英勇,也不是作战能力怎么强,而是在民国乱世中政治眼光相当准确,也颇有手腕,所以既能依附于蒋系势力存在,又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说是中央军杂牌队伍,其实还是军阀。一个军阀最后能够出任陆军总司令,并在逃台后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比之白崇禧、阎锡山等人明显狡猾的多。

余汉谋是纯正的粤系,广东肇庆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这一期堪称名将如云,比如薛岳、张发奎、叶挺、顾祝同等等,所以从资历上说,余汉谋起点不低。不过早期的仕途并不顺畅,加入粤军后,直到北伐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927年,才是第四军第11师副师长,而这会的张发奎、顾祝同都是军长,薛岳和叶挺也都是师长了,一个“副”字差别很大。

粤军在陈炯明叛变、许崇智下野之后,其实陷入了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在张发奎反蒋的过程中,另外一派在陈济棠的领导下投靠了老蒋,并且在蒋桂战争中协助中央军击败了张发奎、李宗仁的联军,于是陈济棠得到了广东的军政大权,一跃成为“南天王”。而余汉谋正是陈济棠所部的骨干将领,到1936年的时候,陈济棠主要兵力有三个军,余汉谋已经是其主力第一军军长。

但是陈济棠骨子里面仍然是个军阀,一旦形成事实上的独霸广东,也开始不听南京政府的招呼,尤其是在堵截红军长征的作战中不愿卖力,事情最终也败露,因此逐渐又跟老蒋矛盾加深。1936年6月1日,陈济棠联合白崇禧再次通电反蒋,史称“两广事变”。而两广事变的走向和解决,是余汉谋脱颖而出的重要节点。

在日寇步步紧逼的1936年,再搞军阀内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两广事变遭到各界反对,陈济棠手下的李汉魂等将领干脆离开部队到香港,广东方面的空军也被戴笠收买而倒戈,关键时刻,曾经被陈济棠修理过的余汉谋也开始动摇。老蒋命令陈诚系统的上官云相,以妻舅的关系为桥梁,频频拉拢余汉谋倒戈,7月7日,余汉谋在上官云相陪同下飞到南京向老蒋表忠心,两天后通电宣布倒陈。

主力第一军倒戈,则陈济棠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只好宣布下野,使两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余汉谋期间立下大功自然要被封赏,1936年9月以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担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和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实际替代了陈济棠在广东的地位。不过余汉谋的精明之处在于,他虽然有地方军政实权,却从不公开违抗南京的命令,在老蒋忙于解决西安事变和对付日本人的情况下,双方相安无事。

抗战爆发后成为广东的最高军事长官,1937年10月在日军进攻下弃守广州,率广东省长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和军政机关撤往粤北,因被讥为:“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谱”。两广划为第四战区之初,司令长官是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的,余汉谋当然不敢造次,可是1938年以后粤军老将张发奎继任,余汉谋就不开森了,毕竟双方不属一个派系,当年还曾经兵戎相见,所以矛盾不断。

比较而言,余汉谋毕竟是“反蒋黑历史”较少的军阀,所以在他不断的闹腾之下,最终在广东境内单拉出一片区域组建了第七战区,余任战区司令长官,其实兵还是那么多地盘也没多少,但是与张发奎平级且不受其节制,余汉谋就舒服多了。解放战争之初,广东是蒋军的大后方,因此余汉谋第七战区被转建为衢州绥署主任以及陆军总司令等职,其麾下的粤系部队也多被投入内战战场。

我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后,为巩固江南半壁,老蒋再委余汉谋为广州绥署主任、华南军政长官,企图重整部队在粵境顽抗,可又哪里是四野大军的对手。1949年10月终于遭遇大败,率残部逃上海南岛,然后再被四野部队乘胜追击赶出海南,逃台后就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65年晋一级上将,1981年去世,年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