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4坦克展示液压悬挂的姿态调节能力,此后日系坦克均具备这一能力。该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具备雷达测距功能的型号,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功能要实现起来代价非常高昂。

除了开阔地带的松软土质,日本地形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山地多。这就导致了日系坦克在变速/传动和悬挂设计上较为激进的取舍设计风格。从74式坦克开始,所有的日系坦克都开始具备原地中心转向的能力。

不仅如此,它还增加了液压悬挂设计,实现车身前后、左右的倾斜调节能力——依靠额外的高度调节能力(正40cm、负20cm),74式坦克火炮的俯仰角度范围从火炮本身的+9/-6度,一下扩展到了+15/-12度,扩大了80%。

悬挂的复杂化,特别是涉及到基于液、气的主动可调设计;除了成本的暴涨,也无法避免的使它非常容易出现泄露、卡滞等故障,而且检查、维修特别费时费力费钱。

图:99A坦克,比10式坦克至少要重10吨以上,简单的扭杆式悬挂也不具备姿态调节能力。它更适合在西北华北地区的开阔地带使用,在土质松软的山地环境下性能发挥受限制较大。

图:中国坦克的可靠性表现并没有很多小粉红军迷吹嘘的那么好。在举全军、全兵器集团之力保障的阅兵工程上,2015年的99A坦克依然暴露了相当高的故障率,达到210台次;以至于总师公开表态,“可靠性比较差,不皮实",并强调争取在2017年获得重大改进。

但这些缺点,对于局限在本土战场的自卫队来说,咬咬牙还是能接受的:造价高昂的问题,由于坦克的总装备数量有限,因此还在军费支出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高发的故障率和频繁的维护,由于是依托本土防御作战,而且也有足够多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人员,多压榨压榨后勤单位也还是能勉力维持的。

图:T-62坦克死-角

图:74坦克设计的主要假想敌就是T-62式坦克,其液压悬挂设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山地作战中形成不对称的火力射界优势。示意图是典型的山脊线交战,在下图中74坦克依然处在T-62的射击死角范围内,但已经可以随时开火射击T-62

与缺陷相比,日本自卫队对于复杂悬挂带来的山地作战生存能力提升更为看重。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山地作战中,通过比俄式坦克更大的射击角度范围,尽可能借助地形(尤其是山脊线)从俄式坦克的火力死角范围进行射击,形成俄式坦克只能被动挨打的战术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