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2》更新了第四期,导演加入指导行列,播出了三个剧目的演出,分别是《无极》(郭敬明)、《回家的诱惑》(尔冬升)以及《误杀》(陈凯歌)。

前两者因为各种原因,演出都不尽如人意。

《误杀》得到了四位导演的一致认可,最终演员胡杏儿凭借着女警官拉韫这个角色,得到了陈凯歌派发的A级卡片,郭敬明也对她亮出了S卡。

看完《误杀》想起了原版,又特意去找来另一个演员对决中惠英红的版本,三个版本对比起来,你就会发现胡杏儿虽然在《演员2》中展现了超强的表现力,但对比陈冲乃至惠英红的角色塑造,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现场导演点评环节,四个导演都对演员们大加认可,只有李诚儒老师,他指出了整个剧目的编排:女警官拉韫几番情绪起伏,但始终没有去到一个爆点,缺乏一个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果只看现场表演,毕竟是一镜到底的录制版本,跟电影呈现自然不能比,但对比起另一档节目中惠英红与温峥嵘的版本,则马上高下立现了。

先讲外在形象和气质。电影导演选角是否精准,往往决定了电影能否成功。而在《演员2》的舞台上,演员们是自己选择角色,胡杏儿可能是看中了角色的表演空间和难度,但忽略了角色与本身外形气质的差距。

原版陈冲是非常强势的,让人一看到她就觉得不可亲近,不想跟她有任何接触。

她太凶了,穿上那一身制服,气场简直震慑方圆百里,而且随着剧情推进,母爱变成了狰狞的疯狂,她利用自己的特权主宰别人的生死,哪怕她失去了儿子,观众也不会去同情她。

再加上陈冲本人高、瘦,发怒起来整个脸部没有什么肉,狰狞到有点变形,因此大家看到都很讨厌。

再看惠英红,她的眼神也够凶悍,当时把温峥嵘拖进房间一幕,也展现出拉韫雷厉风行,丝毫没有悲悯之心的特征。哪怕知道自己儿子干了无数坏事,内心依然选择忽略的那种畸形母爱。

胡杏儿保养得就比较好,白白嫩嫩,外形上也不够凶悍,在跟倪虹洁对戏时,我们会想到她是一个母亲,但却无法与掌控生死大权的警官联系起来,而且整体也展示不出她那种雷厉风行的特征。

这段戏拉要求她在警察和母亲身份之间纠结转换,警察的威严出不来,母亲的难过又太多了,感觉还不够倪虹洁来得狠。

因此,当时看陈冲就是太讨厌,看惠英红也觉得她太残忍,可是看胡杏儿几乎没什么感觉。在片中她有拔枪的设计,可能是对手杨志刚和倪虹洁过于冷静,感觉“戏味”出不来。

其次是角色的细节、台词和肢体呈现。

原版中陈冲真的是被母爱冲昏了头脑,她对着小朋友恼羞成怒的这一段一直印象深刻,她暴戾地冲着小女孩大吼,同时下令殴打他们一家人,咄咄逼人的话语渲染出整个令人窒息与胆寒的气氛,可以说是华语电影最好的表演之一。

惠英红版本也有戏中小女孩的助演,但相对弱化,重点是与温峥嵘饰演的母亲阿玉的对决,她把阿玉拖进房间,从一开始凌厉威胁对方要把视频传出去,到后来无法接受儿子的死,跪下来祈求告知儿子所在,到用枪抵住喉咙说来一命换一命,情绪不断递进,终于抵达爆发点。

温峥嵘反而是做到了陈凯歌这一次对倪虹洁的要求,她是收着来演的,情绪看不出太大的变化波动,但微表情的控制相当抓心,当她说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这句话时也特别有说服力。

惠英红这一版最后,是两个母亲让人产生了共情,可以相信她们是互相理解了对方,到最后说出“你是个好警察”,“对不起”,这两句对白是告诉我们,她们互相可怜了对方,因此最后是一个母亲趴在房间地上哭泣,一个母亲背靠着门哭泣。

不可能和解,但是相互理解是完成了。

温峥嵘与惠英红这一版,看完之后,我是起了鸡皮疙瘩的。

胡杏儿版本在这里也能接受他们的共情,但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更像是古代后宫妃子在争夺皇帝。从一开始两个母亲的对话,拉韫就没有了霸气,她只是想让阿玉告诉她,她还有没有希望见到儿子,母爱是体现出来了,但从霸气到软弱的这个过程没有出来。

因此,同意李诚儒老师点评的:困!

我们看到倪虹洁和胡杏儿在不断地疯狂输出,演得浮在表面,而且她们的对话也没有压迫感,也没有恐吓的感觉。

说回胡杏儿,她得到了郭敬明和陈凯歌两位导演的大力肯定,但通过这两场我也看到了,作为TVB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专业演员,她的台词,她的走位真的没得挑,而且如她所说:“今天拿到剧本,明天就要拍”,她必须让自己在第一时间就进入状态。

这一次的《误杀》,她要求自己必须“像”陈冲,因此从表面来看是“像”的,但细看面部微表情、气场等,你就会发现还是差了一大截。

反观第一场的《亲爱的》,这个角色就反而比较符合她气质的。从形象上比较贴合,人物状态和心理情绪那种层层递进也是她可以掌控的,从彷徨无助到不顾一切再到最后的绝望崩溃,她都能呈现得恰到好处。

胡杏儿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演员必须的,也是非常可贵的,但也造成了她喜怒哀乐都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看《亲爱的》会觉得新鲜,但是看《误杀》会觉得同质化,她缺少大银幕历练,会按照自己学的那一套去呈现,因此对比前面一场的表演,其实是有点类似的。

再说说改编版本《误杀》的结局,陈凯歌传达的是一种大爱,一种谅解与宽恕。这可能也比原版来得不够震撼,毕竟这个悲剧背后是两个阶级的对抗,是一种被压迫之后的反抗,特意改成谅解与宽恕,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

这一次关于《误杀》这个表演的评价,我站李诚儒老师!

大家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