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嗅覺永遠是最靈敏的

大量資金正在從中國內地、美國、倫敦、新加坡流出,目的地只有一個——香港。

這股資本異動,從9月就已經開始,然後慢慢加快。資金在香港靜靜潛伏了下來,彷彿一個儀式,又彷彿在迎接着什麼。

據《南華早報》,僅9月中下旬,湧入香港的資金已達362億。

今年以來,香港IPO市場一度低迷,上半年新上市公司59家,融資總額817億港元(約112億美元),被上交所和納斯達克甩開。

而隨着螞蟻集團入局,全球資本圈都沸騰了。

在這個被疫情撬起的金融危機之年,不論哪個交易所能把握這筆IPO,就是握住了穿越危機週期的門票。

顥鋒投資董事陳培生:

“螞蟻金服赴港上市,將成爲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大規模的IPO,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裏,它將改變香港金融市場的格局。”

錯過這個時機,資本市場就不只是遲鈍,簡直是跟錢過不去。

在7月20日,螞蟻集團證實了將“A+H”上市後,港交所CEO李小加馬上宣佈,螞蟻選擇香港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爲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

此話馬上應驗。

隔天港交所(0388.HK)股價爆漲9.8%,創下五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將港交所市值推升至620億美元,一舉超過芝加哥交易所、倫敦交易集團、洲際交易所,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交易所

香港的投資人對螞蟻上市顯露出了空前熱情,與外圍因疫情、貿易戰、經濟衰退等島內緊張氣氛形成了巨大反差。

香港股民都認準了一定要“抽”螞蟻,因爲它穩賺不賠。各大股票行已經預留數百億港元準備借給股民。

自去年11月以來,隨着阿里、京東、網易三大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以二次上市登陸港交所,新一輪中概股迴歸中國資本市場的步伐大幅加快。

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頭,隨着螞蟻的上市,對香港和港交所意味着什麼?

中國橋頭堡,穿越世紀迷霧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爲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但一場鉅變,已經發生了。

香港交易所像一面鏡子,也是一面牌坊,它見證了香港人百年生活的變遷,實時着香港經濟社會的市場活力。

從19世紀香港開埠,到躋身“紐倫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再到如今深陷逆全球化、中美貿易戰、貧富極端分化的風暴場。

港交所,處在香港金融市場幾次命運轉折的正中心。

只有看清這個中國的橋頭因何而興起,如今又身陷困局,才能找到突圍之路。

從“四會” 羣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到1986年聯交所的大一統。

這一階段是香港與英國的博弈,要打破英國資本對香港股市的壟斷地位,結束內部的混亂體系,建立起一套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制度,保證香港市場能走向國際化。

圖:香港證券交易所歷史照片

從1987年香港股災,到1998年香港金融保衛戰。

這恐怕是香港金融史上最風起雲湧、大江大浪的一個時期。是中英兩國關於香港歷史遺留問題的對壘,要達成“一國兩制”的共識。

英資撤出香港,中資湧入市場真空,而外資望着中國大市場徘徊。

中國自身在改革開放、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外循環經濟,急需一個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讓內地的資金和企業走出去,讓外資能進入中國。

香港橋頭堡和中間人的位置成爲咽喉要害。

世紀末時,香港迴歸,而一場浩浩蕩蕩的亞洲金融危機,打斷了日本的黃金時代,讓整個東南亞都在國際資本的狙擊下匯率崩盤。

港府面對的是一個連戰連勝的索羅斯,和他背後的利益集團,當時作爲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背後站着的是一個正在騰飛的中國。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香港成爲索羅斯的失意之地。

同年,香港交易所,從聯交所、期交所和香港中央結算公司中合併誕生,開始掀起風雨。

失去的二十年?

很難說,香港這二十年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行走在維多利亞港,銅鑼灣和灣仔,你仍能看到那個國際大都市。但是打開這座城市,似乎與二十年前,別無二致。

在港珠澳大橋的對岸,大灣區的城市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更新。

香港的20年和深圳的40年,像是時代的一次交接:

1997年,香港GDP是內地排名前9城市的總和;2018年,深圳GDP超越香港。

一套完善、精密、固化的系統,一方面支撐着香港高效運轉,一方面削弱了經濟飛躍的可能。

港交所的這二十年,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放陸港通、債券通和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制度改革,擁抱新經濟……

作爲世界最老牌和知名的交易所之一,港交所長於金融傳統和制度保障,短板也十分明顯。

港股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較爲單一,和香港自己一樣,長期以房產和金融爲主導。

據彭博數據,從1997年到2017年,新經濟公司僅佔香港市場總市值的3%,而納斯達克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佔比爲59%,紐約交易所爲44%;快速增長的製藥、生物技術等行業,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佔比更低,僅爲1%。

近些年來,港交所過度依賴內地、過度依賴股票交易,債券市場小,定息產品發展落後……

新加坡交易所虎視眈眈,在全球一直緊追着港交所的位置。而紐交所、納斯達克、東京交易所、上交所等更是強勢競爭,壓得港交所喘不過氣。

在關於“人類未來”的科技類公司中,港股中能說得上名字的鳳毛麟角。

自從當年的矽港計劃、數碼港計劃流產後,香港完全轉向了地產和金融,成爲了一片科技荒漠。

港股市場需要科技股,需要新鮮血液,但是港交所的制度理念承襲於倫交所,長期堅持的“同股同權”上市規則,成爲香港資本市場與新經濟接軌的最大障礙。

2014年,阿里巴巴和港交所反覆談判,始終因爲同股同權規則被阻撓,最後轉赴紐約上市。

當香港還暫停在已經過去的輝煌時,美國幾大交易所卻大開方便之門,將中國一大批優質的企業納入,也分到了中國經濟騰飛的紅利。

港交所錯失阿里巴巴IPO,是歷史給它的最後一次警告,讓港交所痛定思痛,開啓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直到2018年,“同股不同權”終於落地。李小加評價說,這是香港市場近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這才扭轉了港交所的命運。

2年時間,大批中概股、內地強企的站臺,讓香港的證券市場迎來了最高光的時刻。

至2020年7月份,阿里、美團、中芯國際、小米、京東、網易等幾家在港上市企業日均交易量已經超過了港股日交易量的21%。如果加上騰訊的交易額,則超過了28%。

去年阿里巴巴二次上市迴歸港股,帶着千億IPO將港交所“保送”了2019年IPO集資額全球首位的位置。

螞蟻集團作爲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代表着中國和世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方向。

迴歸港股,在一個更懂它、認可度、關注度更高的市場上市,是螞蟻的必然選擇。

中美破局,香港能否放手一搏?

據中美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截至10月2日,在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數量達到217家,總市值爲2.2萬億美元。

畢竟流水的總統,鐵打的資本。

特朗普任期這4年,中美關係斷崖式下墜,中國仍有102家公司赴美上市,與奧巴馬8年任期105家公司持平。

《經濟學人》預估即使遭受疫情的干擾,2020年一年計劃在美國IPO的中國公司就達30家,可能會創新高。

更重要的是,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科技公司是主力。

如今中美角逐的主戰場,恰恰是科技封鎖。在美國鷹派多次揚言要切斷中國使用美國資金提升實力的當下,這不由得不讓人擔心。

螞蟻集團這次上市的時間節點,將是對港交所、對香港市場的一次大考:

一旦中國科技公司在美融資路遭受干擾,香港能否挑起大梁?

香港興衰的關鍵,從來就是它是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橋頭堡,它的諸多作用,迄今仍沒有一座內地城市可以取代。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短期資金需求比長期風險更緊迫。一步慢,步步慢。

A股市場審批繁瑣,註冊制改革仍在進行,這也是中國有潛力的科技創業公司更願意去美國上市的原因。

幾大中概股的迴歸,已經對香港進行了測試。

2020年6月11日,網易在港上市,首發成功募資211億港元;

2020年6月18日,京東在港上市,首發成功募資301億港元。

僅這兩家IPO就貢獻了港交所上半年約六成的募資額。

但這只是初步證實了港交所的潛力,螞蟻金服纔是真正的考驗。來自美國的干擾明顯在增大,美國政客正在大選前夜的瘋狂,不論花落誰家,對中國強硬態度都不會改變。

港交所在《戰略規劃2019-2021》中,提出了“立足中國、連接全球、擁抱科技”三大方向。

力求在全球宏觀經濟不佳、地緣政治緊張、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鞏固自身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拓展多元化發展路徑繼續進化。

今年香港IPO市場一度相對低迷,但隨着中概股迴流和螞蟻這樣的獨角獸到來,生機開始恢復。

中概股迴歸,可以視爲中央對香港再次釋放的大利好。

順便也能通過“鯰魚效應”強化中國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若螞蟻金服此次“A+H”上市成功,推動的不僅是港股的改革,更會給內地資本市場運作的透明性、專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於金融市場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卓越的交易所都是一個國家/地區的優先級極高的戰略資源配置平臺,其盛衰興榮也代表着這個國家/地區的發展方向和未來。

李小加曾說,港交所就像一個金融入海口,中國的資本流在這裏匯入全球市場的公海。

螞蟻集團帶着全球最聰明的資金匯入這裏,一掃近年來磕磕絆絆下外界對香港資本市場懷疑的陰霾——港交所現在依然,並且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值得期待。

市場和資本已經做出了它的選擇。

作爲互聯網金融浪潮的代表,尤其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新經濟蓬勃發展進程中所培育出的獨角獸企業,螞蟻在香港上市後,港交所也將集齊ATM三大互聯網巨頭。

2018年前,港交所幾乎與互聯網科技股無緣,只有一家騰訊,但現在香港幾乎成了港版的“納斯達克”,集齊了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

經歷過全球投資者檢驗的中概股,是中國最具活力和想象空間的可投資產。

其迴歸本土意味着中國投資者有機會直接投資於國內優質標的,也將進一步推動形成優質的人民幣核心資產。

一定程度上,也正在幫助緩解美國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帶來的衝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