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动机、目标、计划,如何去寻觅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之后,把它们联系组成一个有序的框架,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再用框架的视角去思考欲望、动机、目标、及计划,摆脱碎片化!框架思考不仅思考了各个部分:欲望、动机、目标、计划,还思考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框架思考让自己从整体去思考各个局部,及思考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

个人长期在思维领域,因此看事物就喜欢看它们背后隐藏的联系,看联系当然是看要素之间的联系,最后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心里默默的衔接成一个有联系的框架。

打个比方欲望、动机、目标、计划,可以视为4个点,一旦把它们衔接并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框架了。我们记住的是这个框架,而不是组成框架的4个点。通过框架中的联系可以找到任何一个点。框架大致如此!

一步一步来寻觅联系,生成框架。肚子饿了,生理需要就缺乏,食色性也,这个生理需要是客观的,一个大圣人也要吃饭,一个平凡的站在人群中就会没有人能认出的人,也要吃饭,生理需要是客观的,凡圣没有两样。客观生理需要的缺乏,就引发了深层次的欲望。而欲望驱动人去欲求一个目标物,这时就产生了需求。 在需求的层面则是主观的,肚子饿了,可以有很多的需求:

需求1需求2需求2谈需求时,总是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物

需求一个馒头,来解决生理需要的缺乏。需求一顿红烧排骨,来解决生理需要的缺乏。需求一只龙虾,来解决生理需要的缺乏。此处的馒头、红烧排骨、龙虾,都是目标物,都是欲望所瞄准的目标物。生理需要的缺乏-->欲望--- 需求--->目标物,在涉及到需求时,需求本身又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涉及三个要素

目标物欲望支付能力谈需求之时,不仅仅是目标物了,也不仅仅是欲望了,还要思考人的支付能力,口袋里揣着10元钱,需求的选择就只能是馒头了,因为没有支付能力。构成一个需求,三个要素:欲望、目标物、支付能力必须同时满足。

生理需要的缺乏-->欲望--- 需求--->目标物,最后制定一个计划去获取目标物。大脑里要生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把欲望、动机、目标、计划联系起来。由框架来思考,不仅要看到组成框架的4个点,更要看到这4个点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联系,也即框架来思考就比较具有整体性。通过要素来思考,很容易陷入碎片化,东一锤,西一锤。

利用欲望、动机、目标、计划这个结构来阐述一下愿景,愿景是未来想要去的一个地方,现在够不着,这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个需要现在缺乏满足,而且很难被满足,因为愿景是长期的,是一个远景,大大的超出自己现在的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缺乏满足-->引发欲望--->产生需求--->指向愿景-->指向一系列具体的目标物【目标】,最后制定一个计划去实现一系列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目标的实现,去达成最终的那个终点【愿景)。

用框架的视角俯瞰愿景、欲望、动机、目标、计划,看到的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子我们在思考时,就会注意其联系,不会陷入到各个分别的碎片

碎片1:愿景碎片2:欲望碎片3:动机碎片4:目标碎片5:计划正是框架的视角,把碎片联系起来,思考的时候是采取联系的视角,而不是基于各个要素也即碎片的视角。

当我们在学习之时,不要强塞,不要不加理解地去记忆,那样只会导致碎片化。要理解后去记忆,并形成框架!

因此要学会用框架的视角去俯瞰欲望、动机、目标、计划,做到系统整体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