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为何进入全国100个“最缺工”职业排行榜?

碧翰烽/文

10月23日,人社部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随着中小学开学季的到来,中学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也首次进入了100个职业的排行榜。

今年上半年,为了缓解疫情对于就业的影响,尤其是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全国都扩大了中小学教师的招聘规模。

而且,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这样一些措施的相继施行,不仅扩大了就业,而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为何中小学教师竟然还有“缺”?

这一点令人有些费解:一者,中小学教师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虽然比不过公务员、高校教师、国企、外企等较好的职业,但也不致于属于差的职业。

二者,今年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不少大学生都在四处求职,到处奔波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人员、教师等方面的招聘,照理说,不应该存在“缺工”的现象啊。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以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

第一,究竟是哪些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缺口?我想,应该是那些乡村地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这也就像乡镇公务员招考,也可能是不太有吸引力的。像我遇到过几位大学生,他们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教师,其中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不去乡村。

第二,关于有些地方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是否存在一些过于苛刻的条件?比如有的地方要求研究生学历,有的地方要求985、211或双一流高校,有的地方对年龄也卡得很严,有的地方要求全日制学历,有的地方可能还有服务年限,等等。这样的一系列的条件,是不是也限制了报考的人数?

我多次发现,一些地方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的过程中,往往就出现有些岗位取消考试的通知,说的就是没有达到报考人数的基本要求。这里面就值得反思。我们本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要设定那么多的苛刻条件呢?

所以,我以为,就有些地方中小学教师招不到的情况,也可以检验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问题。

第三,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落实得怎么样?城乡差距怎么解决?有没有起码的吸引力?比如有些学校,本身基础条件就不足,要么地方偏远,要么学校简陋,要么成长空间有限,再加上经济待遇又明显存在差距,怎么能够吸引足够的大学生来报考呢?

在这个问题上,城乡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城里的学校,不仅条件要好,而且待遇又高。乡里的学校怎么办?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是没有起码的吸引力的。

这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且主要是制度层面没有有效解决。比如在基层一线当教师的,一方面待遇不能差;一方面要有专门的轮流锻炼制度,也就是说,凡是当教师,都要有在基层一线的经历;再一方面就得有成长的制度,比如多少年就可以进城,比如职称方面是不是可以淡化,而以教龄等来提升待遇。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些中小学教师是不是存在被借用、占用的现象?我曾经调研过有些学校,本来教师编制、人员就不够,但是一些上级部门,往往还从学校借用、占用人员,使得教师方面越发紧张。还有一些行政方面的形式化工作内容,也对学校教学形成了干扰,对教师形成了一定干扰,让教师力量显得更为紧张。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基础工程。尤其是要缩小城乡差距,预防和减少贫困,更应该重视教育,重视乡村教育,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