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根據預測,2020年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還不如孟加拉國,這一結論迅速引發印度國內民衆的熱議。

人均GDP被孟加拉超過

《世界經濟展望》指出,今年孟加拉國的人均GDP增長了4%,達到1888美元,而印度的人均GDP可能下降10.5%,低至1877美元。

這就意味着印度是南亞第三窮的國家,比印度更窮的只有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南亞的孟加拉國,不丹,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人均GDP都比印度高。

這個新聞連續上了印度多個報紙,並且在印度網站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引發了印度全民的廣泛討論,要知道印度一直將孟加拉國視爲小弟看待。

1971年東巴基斯坦成立,隨後東巴基斯坦出現了大規模的難民潮,印度以戰爭手段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且牽制巴基斯坦,直接導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可以說孟加拉國的成立本身就是印度一手操辦的結果。

在印度也長期有很多孟加拉國的人來印度打工,而這次孟加拉國的人均GDP超越印度,可想而知對印度人自信心打擊有多大。

相當長時間內,莫迪政府是以中國和美國爲目標的,2025年要成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結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展望”,告訴印度人他們連孟加拉國都不如了。

下一個中國?印度必須首先擊敗孟加拉國(圖源:彭博社)

對此,彭博社直言不諱地指出,印度自1990年代開始開放經濟以來,一直聲稱自己是亞洲地緣政治最重要的國家之一,還將中國視爲追趕目標。然而辛辛苦苦30年,落後於孟加拉國的舉動損害了其全球形象。

IMF的這份預測報告不僅讓絕望的情緒籠罩着印度,同時也讓許多業內人士大呼意外。連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印度知名經濟學者卡西克·巴蘇都感慨道:“任何新興經濟體良好發展都是好消息,但令人震驚的是,五年前領先孟加拉國25%的印度現在卻正在落後。”印度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印度網民也熱烈討論:

“現在印度將與尼日利亞,索馬里,肯尼亞和剛果共和國競爭”

“記得莫迪說過印度在2020年會成爲超級大國”

“腐敗的人”

“就人均而言,尼日利亞已經領先於印度和孟加拉國”

“如果莫迪不撤了財政部長的職,那麼我們的情況將與巴基斯坦類似。”

“僞愛國者的新口號:如果你不喜歡印度,那就去孟加拉國。”

“這個政府的過分自信和自大導致印度陷入了最糟糕的局面。”

國大黨前主席,也是莫迪的死對頭,拉胡爾甘地自然絕對不會放過這麼好諷刺莫迪的機會,他在推特上說:“印度人民黨充滿仇恨的文化民族主義終於實現了六年的“成就”:孟加拉國超過了印度。”

印度哪裏出了問題?

彭博社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首要原因。孟加拉國的新感染病例在6月中旬達到頂峯,而印度的日感染病例數在任何國家都創下歷史新高之後纔開始逐漸減少。

印度衛生部10月2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在過去24小時,該國新增確診病例53370例,累計確診病例升至7814682例;新增死亡病例650例,累計死亡117956例。

作爲對比,孟加拉國有1.65億人口,記錄不到5600例新冠病毒死亡。印度的人口是其八倍, 而死亡人數卻是其二十倍。

由於嚴格的社會封鎖,讓印度基層的破產人數大增,第三產業遭受空前打擊,印度民間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完全恢復。第二季度GDP更是出現了23.9%的歷史性衰退。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印度爲阻止這種疾病的蔓延而採取的嚴厲經濟封鎖措施將消滅實際產量的10.3%。這幾乎是全球經濟預期遭受的損失的2.5倍。相比之下孟加拉國預計今年經濟仍有望保持增長。

新冠疫情還不是根本原因,彭博社援引了卡西克·巴蘇的話:“更糟糕的是,即便沒有新冠疫情,印度的經濟也可能不如孟加拉國。”

首先,印度的財政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年來,無論是爲了應對印巴衝突以及武裝分子,還是大規模採購新型武器裝備,印度當局都很捨得花錢。高昂的國防支出削弱了印度的經濟增長潛力。

其次,印度的整體經濟發展偏離了正常軌道。從彭博社分析來看,孟加拉國之所以能夠“後發制人”,有很大原因是沿襲了“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該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基本和貧困國家勞動人口所佔的份額基本一致。

越南和孟加拉國都向中國學習這種經驗,並從中脫穎而出。2018年的數據顯示,孟加拉國與越南的紡織品出口僅次於中國排行世界第二和第三。

然而,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不生產那些可以滿足龐大人口需求的產品。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經濟學家Shoumitro Chatterjee和前印度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發表在一篇題爲 “印度的出口帶動增長:範例與例外”的新論文中,講明瞭印度經濟衰落的原因。

論文表示,印度放棄紡織品的結果就是紡織類等產品損失高達1400億美元,佔印度GDP的5%。因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孟加拉國超越印度是早晚的事。

這是真實的,但沒人願意談論它。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不想承認從未出生或被迫關閉的製鞋廠和服裝廠也可能賺錢並創造了大規模就業機會。他們本來可以提供從農村到城市的永久移民的途徑,而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訓的工作將永遠無法實現。孟加拉國勞動人口中有五分之二的勞動年齡婦女,是印度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的兩倍。

Arvind Subramanian的研究表明,更可怕的是,印度當局仍然一意孤行不願改正。鑑於每年要創造至少800萬個工作崗位的緊迫挑戰,這也是該國大流行後最大的頭痛。

歷史的迴歸

其實,過去幾千年裏孟加拉都是南亞最富裕的,孟加拉國超越印度只是是迴歸歷史常態。

孟加拉平原本就是膏腴之地,自古就是南亞首屈一指的富饒地區。如果不是1971年孟加拉獨立時,被打的過於慘烈,人均根本不會被印度超過。

第三次印巴戰爭

孟加拉國過去是東巴基斯坦,但長期受到西巴基斯坦政府不公正的對待。

孟加拉國獨立前一年,1970年的11月,20世紀規模最大的颶風「菠蘿」席捲了孟加拉沿岸地區,造成50萬人死亡。而巴基斯坦政府的消極救災導致了許多無謂的損失,在孟加拉民心盡失。

1970年,孟加拉人民聯盟在大選中取得勝利獲得執政機會,該派系主張孟加拉應該擁有更高的自治權限。但是在選舉失敗後以總統爲代表的團體也不願意交出權利,由此引發了孟加拉地區民憤的總爆發。從1971年3月起,巴基斯坦軍隊在孟加拉地區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血腥清洗。

1971年12月16日,印度軍隊解放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大街。據統計,9個月內有近2萬名知識分子死亡/失蹤,超過300萬人被殺,1000萬人流亡國外,3000萬人居無定所,7萬個村莊被摧毀,讓原本富裕的孟加拉地區經濟倒退了15年。

孟加拉國用了50年的努力,人均GDP終於超過印度,只是印度人習慣了俯視孟加拉,短期內可能難以接受罷了。

中國與南亞合作研究中心祕書長劉宗義表示,對於孟加拉國的發展,關鍵在於其國內達成發展經濟的共識,並且以製衣業爲突破口,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劉宗義表示,孟加拉國的經濟近些年來在非主要經濟體中表現十分突出。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內兩黨就達成共識,吸引外資全力發展經濟,並根據自己的國情,找到了適合發展的行業——製衣業。

孟加拉是南亞地區乃至全球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國家之一,近十年GDP平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如今已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服裝業是孟加拉國主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佔出口總額70%以上。

但是低端製造業對於這些國家的促進遠遠大於其弊端,由於低端製造業是“惠及全社會”的,而不像印度那樣依靠IT業出口,因此孟加拉國的出口會導致其增量更能惠及到全孟加拉,而不是像印度一樣僅僅是那幾個高科技人才。

由於服裝出口屬於製造業,不太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低收入國家一開始從事低端製造業,逐漸向上攀升,這是東亞模式已經證明過是非常可行的道路。

在輸給中國,輸給越南後,印度再次輸給孟加拉,不知道下一個要輸的對象是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