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市場研究分會祕書長崔東樹在2019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峯論壇發表了《2019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趨勢預測》的主題演講。其間,他認爲至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同時還表示純電動始終是核心路線,而氫能源汽車在乘用車領域將沒有任何機會。

純電動與氫能源的定位之爭?

近年來,純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發展迅速,同時也伴隨着騙補、起火、電量衰減、更換電池費用高昂、冬天續航大幅降低等一些列負面消息,“電動爹”的稱號不脛而走。

另一方面,一張總理參觀豐田燃料電池汽車mirai的照片在網絡瘋傳之後,氫燃料電池汽車開始進入廣大民衆的討論範圍中。“燃料電池與純電動誰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爲熱點話題,雙方支持者往往各執一詞,爭論得不可開交。

經過一系列的實踐,純電動汽車技術在長途、重載的商用領域仍有待發展基本成爲共識,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並沒有引起爭議,國內的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項目也基本都是商用車類型。乘用車上用純電動技術、商用車用氫能源技術,似乎成爲了一個折中的共識,形成一種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雖然理論上兩種動力車輛可以共存,但基礎設施存在着重複建設問題。乘用車是汽車市場的主體,假如乘用車市場被電動車佔領,意味着充電網基礎設施也已經鋪滿了整個市場,大量的商用車與乘用車之間的過渡車型如輕卡、廂貨等將會倒向電動車陣營,最終滲透到大型商用車上,以追求在基礎設施上共用來降低運營成本。氫燃料電池汽車很難一直用“長途、重載上具有優勢”在守住那一畝三分地。

另一方面,是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卻主要用在乘用車上,已經量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多爲乘用車型,並且正在積極進入國內市場,廣汽集團等已經明確表示引進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型。

國內要不要做燃料電池乘用車,始終會是個繞不開的問題。,未來的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政策指揮棒如何指導新能源汽車發展?

在國內,政策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指揮棒。在十年前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時,由於我國在儲能電池上較燃料電池更有優勢,最終選擇了先推動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的發展,從而造就了目前繁榮的純電動汽車市場。

隨着汽車產業政策向市場化、開放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指導政策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12月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純電動汽車被定義爲主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目標則是實現商業化應用。

但在10月份流出的版本中卻是這樣描述:純電動乘用車成爲主流,燃料電池商用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在這個版本里,是爲兩個技術方向規劃了明確的發展路徑。

由於產業化發展程度更高,產業化在兩個版本的《發展規劃》中,純電動汽車都被規劃爲主流方向。但正式頒佈的徵求意見稿中,卻取消了具體的技術方向規定:純電動可以搞商用車,燃料電池也可以搞乘用車。

這樣的變化延續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政策精神,不通過政策限定具體的應用方向,讓市場來選擇更合適的技術發展方向。

純電動的乘用車優勢在哪裏?

爲什麼說燃料電池在乘用車領域已經沒有機會?此前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也表示氫能源汽車“沒有未來”。他認爲,從環保角度考慮,氫能源汽車並不會比純電動汽車更加環保;從用車成本上考慮,生產氫氣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電力浪費,這會造成消費者用車成本進一步上升;從推廣普及的角度上考慮,由於現階段氫能源汽車的成本高昂,並不利於推廣普及。

總而言之,成本高成爲大衆反對氫能源的重要原因。

在國內,氫氣的安全管理同樣成爲燃料電池乘用車發展的阻礙。由於氫氣的危化品屬性與加氫站建設的標準問題,目前在市區內建設加氫站存在着較大的困難。很難想象,一個生活在市區氫能源汽車的用戶,需要每隔幾天驅車到郊外進行燃料補充,這樣的使用體驗實在太糟糕。

而電動車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藉助國內發達的電網,可以輕鬆地構建起充電樁網絡,同時電動汽車的價格已經開始逼近傳統燃油車。

乘用車市場有一定的價格敏感性,高昂的成本確實阻礙了燃料電池在乘用車領域的發展,加氫站少導致使用體驗差更是雪上加霜。但這並不意味着燃料電池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真的沒有機會。

社會總成本下降速度決定最終的技術路線選擇

氫能源汽車成本高表現在三個方面:整車成本高、加氫站成本高、氫氣制儲運成本高。隨着技術的發展,成本問題終將得到解決,以燃料電池系統爲例,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規劃,在未來燃料電池成本將達到30美元/kw,換而言之,100KW的燃料電池系統成本爲3000美金,約爲21000元人民幣。

而將未來電池的成本0.5元/wh計算,搭載50度電的乘用車,電池成本也將達到25000元。

在單項成本上,氫能源汽車終將能夠與電動汽車正面競爭,因此,兩種技術路線的競爭,將會是生命週期內社會總成本的競爭。

短期內,純電動與燃料電池的競爭,會是電網與氫網的競爭。

燃料電池汽車作爲氫能源重要的落地應用,還需要政府出面加快基礎設施推廣速度,儘快使氫氣完成從工業品向能源物資的轉變,增加氫能源在落地應用領域,攤薄氫網的建設成本。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重點在乘用車領域,必須在電動汽車佔領市場之前,加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推廣速度,形成二者市場化競爭格局,完善氫能產業生態降低加氫站運營成本,實現低於充電樁的特點,這樣汽車市場纔會倒向氫能源汽車。

長期內,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的競爭,更多取決於鋰電池材料體系技術進步速度和氫能生態建設的速度。

若鋰電池材料體系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大幅降低鋰電或者固態電池成本,且成本遠低於燃料電池成本,則氫能的應用會退回到航天、軍工、船舶應用領域,達不到構建氫能社會、推廣清潔能源的目標。反之,氫能生態建設速度快於鋰電池材料體系技術突破,氫能生態會大幅降低燃料電池汽車成本,也會帶動社會整個氫能源革命。屆時,氫能應用會從汽車消費領域滲透到中游、上游的多個行業,重塑社會能源結構。

最終仍是成本爲王。

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誰是新能源汽車未來,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目前來看,比亞迪唐EV、現代NEXO、豐田MIRAR續航里程大體接近。這爲支持電動車陣營提供了有利證據。作者認爲,雖然從技術成熟度和基礎設施完善度來看,目前電動車更被看好,但考慮到電動車行業已經處於產業發展成熟階段,只有在新材料、新技術出現突破情況下才有發展空間,而燃料電池產業剛剛起步,無需要對技術不成熟、成本高過度擔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後這些都不是問題。在作者看來,新材料、新技術、產業化三者之間,產業化最容易提前實現。

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的競爭維度不同,僅從技術成熟度論優劣,可能是一種短視。短期看,充電網絡優於充氫網絡;長期看,發展氫能汽車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貢獻更大、有政策補貼、符合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不污染環境,氫能汽車優勢更大;從成本看,電池材料體系進步和氫能生態建設都有難度,成本下降速度快者決定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