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旅遊聯盟祕書長劉士軍:信心與變革——面向未來的旅遊業 來源:新京報

世界旅遊聯盟祕書長劉士軍。

2020年已成爲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節點,新冠肺炎疫情已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和形勢產生深刻影響,旅遊業更是遭遇前所未有之危機,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時至今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並且仍將持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更是威脅到國際旅遊業賴以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商業環境。這些都意味着全球旅遊業的整體恢復短期內仍難以實現。

儘管面臨疫情的重創,但面向未來,世界旅遊聯盟對全球旅遊業從疫情中恢復,實現可持續發展仍充滿信心。從疫情防控本身來說,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和研究會逐步深入,只要世界各國能夠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能夠消除偏見、團結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終將會被人類戰勝;從旅遊業的屬性和發展規律來看,我們更有理由充滿信心:

首先,旅遊作爲現代人生活的剛性需求這一屬性不會改變。隨着歷史的演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人的剛性生活需求已從最基本的喫穿住行逐步提升和進化到精神層面,以往僅有少數人能享有的旅遊休閒活動,也越來越成爲普通民衆的基本權利和生活方式。以中國爲例,改革開放40年,旅遊業從外事接待和創匯渠道時代發展到今天的大衆旅遊時代,2019年人均出行達到4.3次,已成爲普通民衆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隨着全球經濟進入信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陸續實現工業化和步入後工業化,旅遊需求將會持續增長和釋放,這是全球旅遊業長期向好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能。

二是世界各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旅遊業的發展有賴於和平安定的政治環境,有賴於國家間的互信和良好合作。儘管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對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成威脅,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多邊主義是世界前進的唯一正確道路和方式。世界已經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促進共同繁榮早已成爲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必然選擇。這是全球旅遊業長期向好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治前提。

三是旅遊產業在國際產業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報告顯示,近年來旅遊服務貿易佔全球服務出口的比重已近30%,旅遊出口增長連續多年快於商品出口。特別是近年來全球經濟處於同步放緩狀態下,與極其疲軟的製造業和貿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服務業在全球範圍內繼續保持增長,而旅遊服務貿易已成爲國際貿易增長的重要驅動器,也成爲服務貿易最大的組成部分之一。旅遊業以極強的關聯帶動性已成爲國際服務業的龍頭產業,這一地位是在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歷史中形成的,不會因爲一場疫情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全球旅遊業長期向好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

在保持信心的同時,我們還需理性地面對已經和即將到來的變革。旅遊業仍存在很多階段性問題,伴隨着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的創新進步、社會的變化發展,旅遊業自身也處於產業更新迭代的關鍵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暴露了行業原有的薄弱環節,也戳破了很多美麗的泡沫,陣痛之餘我們更應靜下心來思考旅遊業如何從危機中反思教訓、總結經驗、獲得啓示。未來的旅遊業將會有哪些變化:

一是未來的旅遊業將更加重視安全。安全是旅遊的底線和生命線。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旅遊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暴露了全球範圍內旅遊公共安全治理體系的一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都會將旅遊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可以預見:社區將會在旅遊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並將成爲類似“新冠”這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和應對的基本力量;不同行業管理主體間的聯動性會進一步加強,以提升應對效率和治理成效;保持權威信息的公開透明是防止謠言和恐慌最有效的途徑,而新媒體的有效應用將確保信息的對稱和政府的權威;旅遊企業作爲旅遊安全的責任承擔者,應進一步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並探索在確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過產品、運營和管理來確保和提升盈利能力。

二是未來的旅遊業將更加強調責任。旅遊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活動,但旅遊作爲一個產業門類是近代以後的事情。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廣義的旅遊業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並創造了全球10%的就業崗位。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今天的旅遊業正在有力而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着世界。作爲旅遊從業者,我們不能將視野僅侷限在旅遊產業自身的發展和經濟效益,而更應關注旅遊對文化教育、生活狀態、可持續發展乃至社會公正等方面的作用。這也正是世界旅遊聯盟“旅遊讓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宗旨以及“旅遊促進和平、旅遊促進發展、旅遊促進減貧”使命的初衷。旅遊人不能再就旅遊論旅遊,而應有更高的格局和責任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旅遊在推動社會公正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與潛力。

三是未來的旅遊業將更加關注品質。就全球範圍內,對於任何一個產業來說,品質的提升都是永恆的話題。對中國而言,隨着大衆旅遊時代的來臨和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人們在旅遊消費方面對品質的需求更加突出。我們說旅遊消費需求正在呈現分衆分層和個性化的特點。其實透過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這其實是旅遊消費生活化的必然趨勢。在今天,隨着交通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旅遊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旅遊已經越來越成爲異地化的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多元的、千姿百態的,就很難簡單地模式化、標準化,但一定是高品質高享受的。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人們更加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可貴,更希望過旅遊享受生活,這就對旅遊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從政府到旅遊企業都要堅定認識和堅持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四是未來的旅遊業將更加需要科技。從在線OTA的崛起、新媒體的應用、科技公司的跨界進入等等,這些年旅遊業的發展歷程都在向我們真實地詮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我們常常說我們已進入大衆旅遊時代,但這個時代的來臨既是消費能力的推動,更是科技的引領。正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終結了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舊旅遊市場,把我們帶入了今天散客化、個性化的新旅遊市場。中國政府提出包括5G、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在內的新基建,更將從多個角度對旅遊業產生巨大的拉動和深遠的影響。未來旅遊業的競爭,不管是從國家角度還是企業角度,歸根結底是品質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沒有品質的保證和科技的引領,即便有再大的市場,也很難在全球產業鏈中樹立引領地位。

五是未來的旅遊業將更加依賴人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成長也離不開行業,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爲條件的。我們常說旅遊業創造了全球10%的就業崗位,這個數量非常重要,但我們還應高度重視旅遊業的就業質量。我們應當通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爲一線的導遊、服務員提供更有尊嚴的生活,同時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旅遊教育發展同旅遊產業發展一樣,都要實現從量向質的轉變,要針對旅遊業開放性、多元性、交叉性的特點,在培養專才的同時,更加重視對複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特別是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新科技的大規模應用,都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都對旅遊教育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應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雖然國際旅遊產業的全面恢復與振興仍將有個過程,但我們相信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人類必將最終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變,人們旅遊休閒消費需求不會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而面向未來的旅遊業必將是變革的、創新的、更有高度的旅遊業。今年11月13日-14日,主題爲“信心與變革——面向未來的旅遊業”的第三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將在中國杭州舉辦,我們將圍繞全球旅遊治理體系建設、行業責任、危機應對、科技創新、教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世界旅遊聯盟將通過湘湖對話向全球旅遊業界傳遞一個聲音,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秉持合作、謀求共贏,國際旅遊業必將走出低迷、迎接變革並在新的高度上實現振興與發展。

編輯 李錚 校對 趙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