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站旧址。 首席记者 杜山 摄

穆棱火车站旧址。 (资料片)

前言:“铁路两条线,地方一大片”,铁路,作为国家的交通命脉之一,在国家经济建设乃至国防建设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爱国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与日寇斗争,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由于辖属原因以及史志缺乏,这些红色故事以及遗存,尚未广为人知。《牡丹江晨报》文体副刊部与牡丹江铁路作家协会联合开展了“寻找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遗存”系列探访活动,通过史料收集、实地踏查、采访铁路老工人和知情者等形式,挖掘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基因,并以此传承铁路精神,激励前行。

在中国北疆千里铁道线上,在抗战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抗战。其中,铁路工人利用职业的便利,也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趁着秋光尚好,《晨报》文体副刊部与牡丹江铁路文联联合探访小组走进牡丹江工务段,寻访从养路工区走出的抗日“战士”安景之的故事。

投身革命烘炉

安景之,又名安敬之,1898年1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县丁家庄,家庭的贫困,反养成了他顽强独立的性格。1921年,安景之到穆棱县绥阳,投奔叔叔,靠种地、砍柴、打零工维持生活。1921年7月,安景之到穆棱煤矿小铁路当维修工,在当地学校地下党的影响下,接触到进步思想,为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1925年3月,安景之到穆棱铁路当养路工人。1930年1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看到了由中共北满特委出版的《北满红旗》内载的《中东铁路工人斗争纲领》等文章,给了他很大启发:穷苦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不被欺负;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不当亡国奴。1932年初,安景之调到下城子做养路工作,在工区接触了共青团组织。在团组织的熏陶感染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更加明确了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的认识,抗日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同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很快成为共青团组织的骨干。他经常组织青年团员利用各种时机到日本兵营、日本领事馆、守备队、宪兵队、警护队、伪村公所附近以及矿区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3年5月1日,中共吉东局在穆棱县下城子王胜魁家成立。吉东局工运部部长吴福海深入各站联系铁路工人、群众,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推动铁路工人运动。由于安景之工作成绩突出,这年10月16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不断成熟进步,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积极参加抗日

艰苦的岁月最能考验一个人,也最能锻炼人。安景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抗战意志更加坚定,表现得更加积极。1934年2月,中共穆棱县委改组为穆棱县工作委员会,安景之任委员,兼任九站党支部书记。3月,安景之与县委书记马朝德等参加了在磨刀石站召开的吉东局第四次会议。之后他们积极投入到领导中东铁路工人同日寇的斗争中。在他们的组织和号召下,铁路工人在中东铁路东线消极怠工、暴打日本工头、干扰日军运输,引起了日寇的恐慌和反扑。4月中旬,吉东局遭到破坏,大批工人被捕。安景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与上级联络,恢复了穆棱县委,被任命为组织部长。在此期间,安景之经常带领县委委员在自家开会,后来他又组建了穆棱区委。1935年7月,根据吉东特委组织部部长李范五的指示,安景之到九站组建党组织,同中东铁路留下来的党员骨干一起为筹建中东铁路职工部奔忙。11月,中东铁路职工部正式成立。

1936年10月,安景之任穆棱党组织、抗日分会成员,兼任沙子厂党支部书记、抗日小组组长。他通过地下交通员得知,有一支30多人组成的抗联小分队在九站一带活动。在日军的残酷围剿下,他们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急需给养。安景之非常着急,连夜组织党支部开会,动员铁路工人捐款,购买火柴、食盐、黄豆、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并巧妙地避开敌人的封锁线送到战士们的手中。

1938年8月,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投敌叛变,11月22日,中东铁路职工部再次遭到破坏。安景之为了尽快恢复党组织、开展对敌斗争,与活动在穆棱地区的李增岱、高振国、马朝德等党员取得联系,并同活动在穆棱、六峰山一带的抗联小分队领导人王亚东、马淑艳联合起来,在穆棱县委的领导下,率领全县人民与日伪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为铁路事业奉献

在铁路抗战的岁月,安景之坚贞不屈,英勇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不计个人得失,投身到他为之奋斗的铁路事业中。

1946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穆棱地区的反动政权被推翻,中共穆棱县委、县政府由地下转为公开。此时,安景之任穆棱站工会主席、穆棱街区主席等职务,他发动群众,协调好地方、铁路的工作,领导广大群众配合部队剿匪,为巩固人民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5月,安景之辞去地方领导职务,回到他曾战斗过并热爱的铁路,当时县委的领导根据他的贡献准备给他安排更高的职位,一再挽留他在地方工作,可他却说我在铁路长大,在铁路成长,我离不开这两条铁轨,在铁路能更好的发挥我的特长,更多为党工作。回到铁路工作后,他担任磨刀石领工区、伊林领工区领工员,干起了他的老本行。带领工人们抢修被日伪炸毁的铁路桥梁。为恢复铁路运输,安景之身先士卒,日夜奋战在抢修工地,提前20多天完成任务。1949年10月,安景之主动请缨到长汀工区任领工员,他所在工区管辖的火龙沟线路,是日伪时期由伪满洲国海林森林事务所投资修建的,从滨绥线敖头出岔,经复兴、火龙沟到长汀,营业里程为41.6公里。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侵略者在撤退前炸毁了铁路桥梁,焚烧了站舍,整个线路处于瘫痪状态。抢修线路,修复桥梁,恢复通车是头等大事。安景之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火龙沟线的修复和管理工作中去,他不顾年高多病,经常吃住在工地,连续几周不回家,他经常对职工们说;"日伪时期我们破坏铁路,今天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要修好铁路,管好铁路。"

1958年1月,安景之在海林退休。退休后,他积极参加教育下一代青年职工活动,给职工讲抗日故事,传播红色基因,关心铁路下一代成长,为铁路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