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圈,一直有個難題盤旋在大家頭上,

“該用腳跟着地還是前腳掌着地?”

“爲什麼別人跑步看起來不費勁?”

誠然,

這難度絲毫不亞於喫雞蛋先敲大頭還是小頭,

今天,爲大家破解跑圈難題——着地方式!

腳跟着地、前腳掌着地、全腳掌着地是目前跑者公認的三種着地方式。

腳跟着地

是90%大衆跑者最常採用的着地方式。腳跟着地通常是腳跟外側先着地,然後逐漸向內翻轉,足弓觸及地面。

想想你的跑鞋是不是腳跟外側磨損更厲害呢?

前腳掌着地

也可稱爲踮腳跑,是在跑步過程中腳跟永不落地,短跑運動員是典型的前腳掌着地。

這種着地方式,與羚羊斑馬等趾行動物很像,大致是用一個點着地後再迅速起跑,節省着地時間,爆發高速度快。

全腳掌着地

是指腳掌前緣靠外側先着地快速過渡到腳跟,也稱爲中足着地。

這種着地方式更接近與貓狗等腳趾有肉墊的動物,它們利用肉墊來減少衝擊力,在保證速度的同時,還讓身體處於平衡狀態。

沒有絕對正確的着地方式,只有適合自己跑步風格的着地方式。

着地方式對跑者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跑步速度上,重要的是如果跑者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着地方式,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我們可以把地面比作彈簧,當腳着地時,身體的重量會將彈簧下壓,當壓到底部後,彈簧就將等量的反作用力反彈給我們的身體。

而着地方式不同,對身體反彈衝擊力也不同,對跑者造成身體損傷自然不同。

腳跟着地會受到雙重衝擊力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瞬間,地面會直接給腳和小腿以反作用力衝擊,腳掌完全落下後,腳掌和小腿因支撐身體重量而再次受到的反作用衝擊力。

如長期腳跟着地跑步,會加重膝蓋、髖關節以及脊椎承受的緩衝力,可能會導致骨膜炎、腿部關節等傷病。

相對而言,腳跟着地比較適合對技巧要求不高的大衆跑者或平時跑步頻次較低的慢跑愛好者。

前腳掌着地只需承擔一次衝擊力

當前腳掌着地時,地面反彈的衝擊力會先經過前腳掌緩衝再傳遞給小腿,並且足弓的彈性還可以減少腳着地時所受的衝擊力。

同時也說明前腳掌着地對小腿肌肉羣、腳踝、足弓等部位要求比較高,如果沒做好專門訓練,很容易受傷。

前腳掌着地最爲突出優點是爆發力強、速度快,對追求速度的短跑和中距離跑愛好者是很不錯的選擇。

全腳掌着地跑者所受衝擊力最小

採用全腳掌着地時,小腿所受的衝擊力只有一次,而且衝擊力會隨着足弓、跟腱着地完成緩衝,並不是直接硬碰硬地被動承受衝擊。

因爲着地後衝擊力集中在腳掌,所以需要跑者擁有強有力的腳掌。

這種着地的優點是,既兼顧跑步速度又幫助減緩了衝擊力,尤爲適合跑步發燒友及長跑愛好者。

雖然腳掌着地方式各有不同,但具體影響跑步速度和身體所受衝擊力的大小,還要看接觸地面時腳相對於身體重心的位置。

因爲,無論採用哪種着地方式,只有當落地點在身體重心正下方時,髖、膝、踝關節纔會都處於略微彎曲狀態,纔可以有效吸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從而減少垂直衝擊速率。

對跑者而言,只有這樣,跑步的速度纔會更快,身體所承受的損傷減少,身體狀態更加穩定。

收好下方表格,試着去調整你的跑步着地方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