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身邊有很多人聽過嘉爾的歌,都覺得好聽,質量高,但是不會像周董之類的歌那樣時不時會想念,偶爾放出來聽聽或者像熱歌那樣,興起共鳴。再就是,有時候我們覺得,好聽的歌是因爲大家都在聽,本來聽某一首歌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當在各大平臺聽了很多次後,再配上,各種表達情感的視頻,不知不覺的自己就陷入進去了。

然後,藝興嘉爾的歌,在專業人士來看,與普通聽衆的感覺不是在同一個層次。他們看到的東西很多,從而更容易引起共鳴,況且嘉爾的歌主要是英文爲主。大多數人聽歌都是帶着情緒聽的,再加上缺乏對音樂的專業知識,情緒又上不去,就更,那感覺就好像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天與地的距離,各自美麗。我們可以回顧國內過去或者現在的主流歌曲,相比,王嘉爾風格是很不一樣的,就像某個UP主說過的,嘉爾做的東西是很不一樣的。

但是嘉爾藝興的歌在國外就比較香了,就是口味不和吧!雖然藍莓很有營養,也甜甜的,但是比起西瓜,我還是更喜歡後者。他倆有個我很欣賞的點,就是做音樂從來不刻意迎合市場,有自己的想法。出圈不等於質量高,不出圈也不代表質量差,而且火這種事真的是玄學,誰又能想到《一剪梅》突然在國外爆火呢。

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和自己的審美品位掛鉤。李榮浩的歌火吧,林俊杰的歌火吧,也是我ktv必點,但都不是我會加入歌單循環聽的類型。這倆的歌我一開口就垮了,確都是我的心頭好,《蓮》《honey》《dawnofus》循環一週也不累,而且常聽常新。因爲音樂越來越多樣化,因爲用戶在分層,因爲每個聽衆的偏好風格越來越固定,因爲每個人只去聽自己喜歡的風格。

例如我覺得張藝興的新歌《蓮》很好聽很燃,而我身邊有朋友覺得太吵太電。例如我不喜歡聽民謠,而我身邊有朋友只喜歡民謠也只聽民謠。當然有人會涉獵很多風格的音樂,但是用戶分層分圈是當下的趨勢~因爲不出圈,不符合人們的主流審美。不過王嘉爾的巴比龍還挺出圈?

這次張藝興的新專蓮我買了,我可以聽出來,噢張藝興的音樂牛逼,但是我get不到,我不喜歡。因爲不喜歡,所以我不會去再重複聽第二遍第三遍,但是我承認這是好音樂。他們很用心,很努力,也很優秀。但你不能說現在的人們get不到他們的音樂就是音樂審美能力差。到現在爲止,我學音樂學了15年,而且我挺欣賞張藝興王嘉爾,你說我能get到他們的音樂嗎,其實我不能。這是每個人能不能接受的風格,還有個人喜好問題。不是音樂審美能力的問題。

我承認他的音樂優秀,但是我不喜歡,就是這麼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樂喜好。也有自己既定的聽歌風格。您身邊的人可能不聽,但是我身邊的人不是他倆粉絲的都聽過。有很多流量明星的歌也不是每個人都聽過的,他們的歌曲都有自己的聽歌羣衆。可能有些人說因爲不好聽啥啥的,我覺得這樣評價很正常,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但是有些人,卻不是從歌曲角度出發來說,而是採取對歌手攻擊的方式,那我個人就不太能接受,因爲你本身就帶有一定傾向。兩位都很優秀,希望以後能製作出更好更優秀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