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数码圈子里刷爆屏的就是iPhone 12系列了,虽然mini和Max版本还没有正式上市,但仍旧抵挡不住果粉们的热情,在23号首发当天我也拿到了期待已久的12 Pro。与之前的传闻一致,从今年开始iPhone全系产品不再标配充电器,随机只附赠一条C to L的线缆,这也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揪心。

原本还计划着买一个第三方的充电器,不过发现PITAKA推出的Air Omni Lite六合一桌面无线充似乎更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不仅能为iPhone充电,同时还兼容安卓设备和Apple Watch。

包装体积整体比较看上去比较大,采用牛皮纸的天地盒包装。盒盖印有产品全程和线条轮廓图,下方的小图标和文字对这台充电站的功能特性做了简要的描述。

包装内的陈列也比较规整,PITAKA无线充放置在左侧的包装模具中,外侧套有一层半透明塑料保护套,其他附件收纳在另一侧的附件盒中。

这里附上一张全家福,除PITAKA无线充主机以外,还附赠有磁吸支架、拨片、泡棉脚垫、电源适配器、电源转接头和使用指南等。

PITAKA无线充本身的体积并不算小巧,不过能够同时为六台设备充电也算可以接受。机身整体相对平整,厚度大约为2.5公分左右。官方提供有凯夫拉、黑胡桃木和浅灰色布艺三种质感,我收到的这款是凯夫拉的版本,也是我个人比较钟爱的深色款。

整个机身正面覆盖有一层凯夫拉材质,质感相对温润,没有特别生硬的感觉,放置手机或手表等产品不易产生划伤。

机身后方有一个可弯折的金属支架,默认状态下收纳到机身背部,需要使用充电的时候可以将其翻折过来支撑设备,这部分主要方便与平板电脑或尺寸比较大一些的手机充电。

支架靠前的位置设计有伸缩的充电接口,将支架翻折到正面充电接口也会随着伸出来。这里提供了Type C和Lightning两种接口,在不使用的时候按下机身背部的按键即可切换,可以同时兼容安卓和苹果的设备,比较贴心。

这两个实体接口分别支持5V-3V、9V-2A和12V-1.5A的充电功率,也就是15W和18W。实际使用iPhone 12 Pro测试,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8W,用小米9测试充电功率为16.7W。

在充电状态下我们有可能还会同时使用设备,搭配附赠的磁吸支架,可以将平板电脑、手机等横向放置,边充电边追剧也是不错的享受哈。

除了背部这个支架式的有线充电方式之外,机身面板上还提供了其他的充电方式。中间圆环的部分是针对Apple Watch设计的无线充电区域,当然默认状态是不能用的,需要将现有的白色填充垫片换成苹果附赠的听诊器,线材从机身底部可拆卸挡板的地方穿进去,多余的线材还可以缠绕在里面。

按下机身右侧的红色按键,圆形的充电区域就会自动弹起来,将手表背部贴合上去就好了。我手头暂时还没有Apple Watch,这里就不做演示了。

在Apple Watch圆形充电器左边还有一个标记有无线充电的位置,这里主要是给蓝牙耳机等小功率设备无线充电的区域,比如苹果的AirPods就可以,其他第三方支持无线充电的蓝牙耳机也可以放在这里充电。

整个面板靠前方的一大块位置都是用于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区域,考虑到需要兼容不同的设备,PITAKA在这里内置了三个无线充电的线圈,针对机身线圈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产品都能有比较好的兼容性,比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当然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多线圈也避免了每次都需要精准放置的位置。

多线圈无线充电的部分支持5W、7W或10W的无线输出功率,使用iPhone 12 Pro测试可以达到8.8W,同样使用小米9测试功率为15.6W。

除此之外,在机身右侧还预留了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各一枚,也可以通过线材连接的方式为另外的设备充电,比如苹果12附赠的C to L线材就可以用。如此一来,PITAKA无线充通过无线加有线的方式,可以同时为6台设备充电。

右侧的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均支持5V-3A、9V-2A和12V-1.5A的输出功率,也就是15W和18W,当然如果这两个接口同时工作的话就只能输出15W的功率。实际用iPhone 12 Pro附赠的C to L线材测试,C口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8W;将小米9也插上充电的话,两个接口的总输出功率为17.9W。

比较贴心的是,在机身右侧靠前的位置还设计了一个小的抽屉,用力向内按下就可以弹开。抽屉的尺寸并不大,里面垫着一层类肤质感的绒布,可以用来收纳一些耳环、戒指等贵重首饰,不至于刮花或者摩擦损坏。

PITAKA无线充搭配的电源适配器体积比较大,看上去与我当年那台老的联想笔记本充电器快差不多了,总输出功率为64.5W。充电器的插头部分是可以更换的,针对大陆销售的版本附赠的都是国标两脚插头。

充电器另一端采用的是DC接口,对应无线充接口在机身背部靠右的位置,放在桌面上使用的时候也便于理线。与PITAKA无线充搭配起来,能够帮助用户规整桌面,在充电的时候告别一堆线材的繁琐,避免出现缠绕打结的现象。

机身背部整体是塑料材质的盖板,四个角都设计了凸起的防滑脚垫。将支架部分翻开以后,下方的凹陷部分印有铭牌信息,记录有这款产品各个模块的输出功率,文章前面已经对这些接口的功率做了详细的测试。

考虑到同时为这么多台设备充电,充电器本身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在机身底部阶梯型四周的部分设计了密集的散热格栅,保证在工作时内部的热量有效排出。

实际体验下来,在同时为4台设备充电半小时左右,机身正面无线充电区域的温度为30.1度,手机背部的温度为30.5度,背部散热格栅处的温度为29.9度,整体的散热表现还算及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PITAKA无线充已经成为我桌面上的主力充电设备,之前经常挂在桌边的数据线也逐步淘汰掉了,留下两条和电脑连接传数据的就好。这类产品的优势就在于集多种充电方式于一身,同时也兼容不同的快充协议,一站式为主流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可以说是多设备党的福音。加之扎实的用料和设计,各种贴心的小配件等等,也为产品本身增色不少。

当然作为一台集中充电的设备,最高18W的输出功率面对当前动辄四五十瓦,一言不合就上百瓦的行业现状来说,多少还是显得有些不够极致,当然这也可能是收到目前业内技术限制的因素。这里也希望PITAKA能够继续在这方面深耕,毕竟快充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充电#接口#APPLEWATCH收藏

包装内的陈列也比较规整,PITAKA无线充放置在左侧的包装模具中,外侧套有一层半透明塑料保护套,其他附件收纳在另一侧的附件盒中。

这里附上一张全家福,除PITAKA无线充主机以外,还附赠有磁吸支架、拨片、泡棉脚垫、电源适配器、电源转接头和使用指南等。

PITAKA无线充本身的体积并不算小巧,不过能够同时为六台设备充电也算可以接受。机身整体相对平整,厚度大约为2.5公分左右。官方提供有凯夫拉、黑胡桃木和浅灰色布艺三种质感,我收到的这款是凯夫拉的版本,也是我个人比较钟爱的深色款。

整个机身正面覆盖有一层凯夫拉材质,质感相对温润,没有特别生硬的感觉,放置手机或手表等产品不易产生划伤。

机身后方有一个可弯折的金属支架,默认状态下收纳到机身背部,需要使用充电的时候可以将其翻折过来支撑设备,这部分主要方便与平板电脑或尺寸比较大一些的手机充电。

支架靠前的位置设计有伸缩的充电接口,将支架翻折到正面充电接口也会随着伸出来。这里提供了Type C和Lightning两种接口,在不使用的时候按下机身背部的按键即可切换,可以同时兼容安卓和苹果的设备,比较贴心。

这两个实体接口分别支持5V-3V、9V-2A和12V-1.5A的充电功率,也就是15W和18W。实际使用iPhone 12 Pro测试,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8W,用小米9测试充电功率为16.7W。

在充电状态下我们有可能还会同时使用设备,搭配附赠的磁吸支架,可以将平板电脑、手机等横向放置,边充电边追剧也是不错的享受哈。

除了背部这个支架式的有线充电方式之外,机身面板上还提供了其他的充电方式。中间圆环的部分是针对Apple Watch设计的无线充电区域,当然默认状态是不能用的,需要将现有的白色填充垫片换成苹果附赠的听诊器,线材从机身底部可拆卸挡板的地方穿进去,多余的线材还可以缠绕在里面。

按下机身右侧的红色按键,圆形的充电区域就会自动弹起来,将手表背部贴合上去就好了。我手头暂时还没有Apple Watch,这里就不做演示了。

在Apple Watch圆形充电器左边还有一个标记有无线充电的位置,这里主要是给蓝牙耳机等小功率设备无线充电的区域,比如苹果的AirPods就可以,其他第三方支持无线充电的蓝牙耳机也可以放在这里充电。

整个面板靠前方的一大块位置都是用于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区域,考虑到需要兼容不同的设备,PITAKA在这里内置了三个无线充电的线圈,针对机身线圈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产品都能有比较好的兼容性,比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当然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多线圈也避免了每次都需要精准放置的位置。

多线圈无线充电的部分支持5W、7W或10W的无线输出功率,使用iPhone 12 Pro测试可以达到8.8W,同样使用小米9测试功率为15.6W。

除此之外,在机身右侧还预留了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各一枚,也可以通过线材连接的方式为另外的设备充电,比如苹果12附赠的C to L线材就可以用。如此一来,PITAKA无线充通过无线加有线的方式,可以同时为6台设备充电。

右侧的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均支持5V-3A、9V-2A和12V-1.5A的输出功率,也就是15W和18W,当然如果这两个接口同时工作的话就只能输出15W的功率。实际用iPhone 12 Pro附赠的C to L线材测试,C口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8W;将小米9也插上充电的话,两个接口的总输出功率为17.9W。

比较贴心的是,在机身右侧靠前的位置还设计了一个小的抽屉,用力向内按下就可以弹开。抽屉的尺寸并不大,里面垫着一层类肤质感的绒布,可以用来收纳一些耳环、戒指等贵重首饰,不至于刮花或者摩擦损坏。

PITAKA无线充搭配的电源适配器体积比较大,看上去与我当年那台老的联想笔记本充电器快差不多了,总输出功率为64.5W。充电器的插头部分是可以更换的,针对大陆销售的版本附赠的都是国标两脚插头。

充电器另一端采用的是DC接口,对应无线充接口在机身背部靠右的位置,放在桌面上使用的时候也便于理线。与PITAKA无线充搭配起来,能够帮助用户规整桌面,在充电的时候告别一堆线材的繁琐,避免出现缠绕打结的现象。

机身背部整体是塑料材质的盖板,四个角都设计了凸起的防滑脚垫。将支架部分翻开以后,下方的凹陷部分印有铭牌信息,记录有这款产品各个模块的输出功率,文章前面已经对这些接口的功率做了详细的测试。

考虑到同时为这么多台设备充电,充电器本身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在机身底部阶梯型四周的部分设计了密集的散热格栅,保证在工作时内部的热量有效排出。

实际体验下来,在同时为4台设备充电半小时左右,机身正面无线充电区域的温度为30.1度,手机背部的温度为30.5度,背部散热格栅处的温度为29.9度,整体的散热表现还算及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PITAKA无线充已经成为我桌面上的主力充电设备,之前经常挂在桌边的数据线也逐步淘汰掉了,留下两条和电脑连接传数据的就好。这类产品的优势就在于集多种充电方式于一身,同时也兼容不同的快充协议,一站式为主流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服务,可以说是多设备党的福音。加之扎实的用料和设计,各种贴心的小配件等等,也为产品本身增色不少。

当然作为一台集中充电的设备,最高18W的输出功率面对当前动辄四五十瓦,一言不合就上百瓦的行业现状来说,多少还是显得有些不够极致,当然这也可能是收到目前业内技术限制的因素。这里也希望PITAKA能够继续在这方面深耕,毕竟快充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