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一个在政治上塑造了中国,一个在文化上塑造了中国,但是在近百年来,由于中华文明的巨大,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断反复,即使到现在,很多人依然很难客观地评价他们。

五十多年前,毛主席也写过诗评价秦始皇与孔子。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写于1973年8月5日,诗题中的《封建论》,是唐人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文章。柳宗元认为秦始皇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正面肯定的秦始皇的功劳。郭老就是郭沫若,郭沫若曾写过《十批判书》,书中对孔孟老庄以及秦始皇等人进行了批判,毛主席写这首诗,就是与郭沫若讨论对秦始皇的评价。

毛主席开篇就说,劝郭沫若少骂秦始皇,就连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也是要仔细考量的,因为秦始皇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国家共识。

接着,毛主席分别评价了秦始皇与孔子,毛主席认为秦始皇虽然死了,但秦国的灵魂犹在,自秦始皇之后,中华大地才有了统一国家的认同,无论历史朝代怎样更迭,中华大地上的人始终有一个向心力,这就是秦始皇留下的遗产。但是孔子的思想,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却成了阻碍民族进步的障碍。

第三联,毛主席说,秦始皇建立的国家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功莫大焉,所以郭沫若写的《十批判书》,对秦始皇的批判是不公正的。

最后,毛主席说,我们应该熟读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不要从柳宗元的时代倒退到周文王的时代。

毛主席的这首诗,是在特殊时代写下的,自然有其特殊意义。今天我们当以更高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

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中肯的。秦以前的社会,是诸侯分封的社会,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非常弱,所以子民对诸侯王的认同远甚于天子。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今天的中国就像会欧洲一样,分成许多国家。

我们常说的封建制度,准确地说应该是指秦以前的制度,那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才是土地与子民的实际统治者。而秦始皇用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废分封,行郡县,从此中华大地成为一个整体,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继承秦的帝国。秦虽没有万世不竭,而中华民族,却自秦而万世不竭。

因为秦始皇曾“焚书坑儒”,所以以儒家思想治国的王朝,对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但也有有识之士对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就比如柳宗元,所心毛主席也就很赞赏柳宗元的《封建论》。

再来说孔子,孔子的学说,在当时没受到重用,却在汉朝独尊儒术之后,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到了清末,它又成了钳制中华民族进步的枷锁,甚至我们可以把所有“国民劣根性”的债,都算在它头上。

我们在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时候,孔子自然成为我们要清算第一大祸首。

但是百年过去了,今天或许我们可以更加理性一点,来评价孔子。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秦始在政治上塑造了中国,而孔子在文化上塑造了中国。

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面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理念,这套理念实行了两千多年,它塑造了我们的心灵,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的,即使我们不读《论语》,即使我们不识字,它仍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我们今天中国人的伦理观,依然是来自于孔子。

我们知道,儒家学说培养了许多奸臣、但同时它也培养了许多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同样的儒生。儒家的尊卑等级观念遗害无穷,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可以说,秦始皇与孔子,都是对中华民族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没有他们,中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最后提一句,郭沫若读了毛主席的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春雷》: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