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到如今的液晶电视,智能电视,电视已经经历了好几代的更新换代了。

小时候你家的电视是什么牌的?虽说现在家里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但电视也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家里拥有一台电视机也是标配。

有一个牌子的电视,曾是业界“霸主”,2009年前连续20年销量冠军。如今经历了3次战略性的失败,依然在中国市场上“九死一生”。真的不得不感叹,曾经的“彩电大王”还有机会吗。今天我们来聊的是长虹电视。

1990年长虹成为国内电视销售冠军

如今的长虹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军工企业。1965年,在军工转民品生产的战略需求下,国营长虹机器厂应运而生。1972年,长虹机器厂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注册商标“长虹”。1980年,在黑白电视机刚进入寻常百姓家时,长虹就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到了1989年,国内彩电生产厂集中出现了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高潮,彩电生产厂家超过了200家,一时间,供大于求,导致国产品牌电视大面积积压。这时,长虹采取了"价格”策略,每台降价350元。很快,积压的20万台彩电一售而空。1990年,长虹第一次成为彩电销售冠军。

1994年3月,长虹挂牌上市,成为沪市“第一蓝筹股”。

打败洋品牌独占35%的份额

虽然长虹通过降价成为1990年的销量冠军。但是,90年代初的几年内,中国市场还是未免被“洋品牌”攻占的“命运”。据报道,那几年“洋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0%。1996年,“从4月1日开始,彩电的进口关税将大幅下降”的消息,再次刺激了长虹这头“行业巨龙”。1996年3月,长虹再次领头“大降价”每台让利150至850元,之后,这场价格战一直打到2000年。

虽然,此次“价格战”对一些国内品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对于一直在国内领先的长虹来说,它都是“盈利”的。1996年,长虹创造了440万台彩电的销量,1997年更是增长到660万台。直到2009年,长虹都一直是销量冠军。长虹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35%,相当于,每卖出三台彩电就有一台是长虹。

三次错误“押宝”,功亏一篑

或许是前两次“价格战”的胜利麻痹了“长虹”的大脑。1990年后,长虹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战略性的失误。第一次是,1999-2001年间,时任董事长张宏想要垄断电视行业,拿下全国彩色显像管产量的70%,计划产量800万台。按照稳步发展的战略,或许长虹定下的800万台,相较于1996年1997年的发展速度,并不算过分。

可是“长虹”忽略了市场的变化和电视技术上的更新换代。生产出来的电视没人要,留下“67亿”库巨大库存。而第二次战略决策,又让长虹被坑“44亿”。源于时任董事长倪润峰不顾公司高层异议,执意拓展海外市场。与美国APEX公司,采取赊销的资金结算方式进行供货,3年间,拖欠44亿元。

2006年,赵勇继任后,在离子和液晶之间,“长虹”又一次做出了急功近利的选择。他大手笔投资等离子生产线,但后来世界电视行业却选择了液晶电视。后来,其他品牌的液晶电视通过“价格战”降价突围,这和当年长虹用过的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一次被淘汰出局的是“长虹”。2013年,松下、三星和LG等家电巨头先后宣布退出等离子领域。2014年11月,长虹以6420万元的价格出售虹欧公司,意味着长虹投资了40多亿的等离子成了“水中捞月”。

商业发展,不是一时的“赌博”,必须建立在对能力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而显然,三次战略性的失败是源于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和对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之后,长虹也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方式自救,反映并不理想。

2020年,长虹虽然市值仅余100多亿,品牌价值还是高达1687.36亿。不幸之中的万幸是,长虹的品牌价值还是很高的。不知道,未来,我国家电巨头能否轻松“转陀”,长虹这艘巨轮是驶离“险滩”,亦或是从此“搁浅”,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

(本文由科技耳目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